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幼小衔接课程
幼儿园升至小学,是每个孩子读书路上遇到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程的多样化,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都出现了疲劳、害怕学习甚至厌学的现象。因此,一个面面俱到的“幼小衔接”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一过渡的完成,需要的不仅是“幼”的支持,“小”的引导也必不可少。上海耀中作为一所K12学校,在这点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注:上海耀中采取的是十三学年制,一年级(Year 1)相当于国内体系中的幼儿园大班
上海耀中认为,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确保学习环境之间的连续性,并恰当地满足孩子们的社会、情感和教育方面的需求。我们也深信,一个高质量的童年经历将为建立今后的学科、社交和情感的成功提供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上海耀中的幼教部,我们的老师们主要采取了五个措施帮助四岁班(K4班)的孩子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点击查看上海耀中幼教部如何实施“玩中学”),包括:逐步减少学生的午睡时间、组织学生们与小学部低年级主任一起开展班级集会、安排与一年级专科老师(体育、小提琴)会面、额外的家校联动活动,(如鼓励孩子在课堂之外表达和认知自己对于升入小学的感受)、安排学生与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亲密互动和提前认识邻班等。
这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为步入新阶段做好万全准备。在脚手架的支撑下,学生们得以以自信的姿态迎接所有一切可能的挑战。
前文提过,除了幼教部老师们的努力,上海耀中小学部的老师们在“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体系下,针对数学课、英文课、探究课和品德课,分别从课程设置、同学关系、学习方法和师生关系层面,对学生给予全面的支持。也即,
在过渡期(开学后的六周)继续开展基于游戏的学习
保持与幼教部类似的课程架构
帮助学生与班级教师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逐渐引入更有系统性的课程
关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建立期望
对于家长最关心的数学素养及语言能力,在上海耀中,我们利用实物教学、图片化操作、算式三种方法使学生对数字和数学方法有更深入和循序渐进的理解。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识数能力和加减法运算。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幼教阶段,我们就已经教会了学生们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的概念,为小学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海耀中同样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国际著名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学家殷红博在其著作《语言发展关键期及其基础训练的意义》中曾指出,从孩子自身来说,幼小衔接的这个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在上海耀中,不论是以中文为母语抑或是非母语的孩子,都会有每天一小时的中文课上课时间,着重学习与练习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每周一次的中国研习课上,学生们有机会对中国文化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和更深刻的探讨。每学年的主题包括:
我们常常邀请一些知名作家走入课堂,帮助学生在幼小的阶段就拥有较好的语感和语文素养;针对每节课,我们会实时跟踪与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反思。
而在英语学习方面,除了拼读和阅读课这些“基本操作”外,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我们亦有专业的EAL(英文作为第二语言)课程支撑。英语教师与班级教师共同协作,一起制定英语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进行合作教学。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已经可以写出让不少家长惊喜万分的小作文了!
除了语言与数学能力的培养,上海耀中同样注重学生的美德塑造与艺术素养的熏陶与锻炼。音乐方面,以小提琴课为例,在上海耀中,小提琴是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必修课。我们认为,除了培养艺术气质以外,小提琴相较其他乐器更能够锻炼孩子们的毅力、提升专注力。这些优秀素质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得到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将大有毗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校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对美德的认识与实践。如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教育孩子们何为“责任心”、何为“独立”等等。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次简单的活动、或是自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年级。它更关乎着孩子们的未来学习和社会生活。(点击查看上海耀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小学过渡中学)
在上海耀中,每个孩子个体学习的发展阶段都会得到重视,我们也会尽最大责任支持他们的每一步成长!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幼小衔接课程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幼小衔接课程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1683.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