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德书院携手各界举办“中国美 育新生”人文美育论坛
在美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美育的起点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美育?东方人文美育有怎样的特色与价值?美育与未来教育的走向有何关联?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创校数年积淀的人文美育经验,12月17日,培德书院携手各界力量,共同举办“中国美·育新生”人文美育论坛,探索中国美育的未来。
此次美育论坛由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平行线教育集团、上海朵云轩集团“小云朵”艺术空间、中书培德教育集团主办,中华世纪坛、一点资讯协办。来自艺术、人文、出版、教育四个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相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讨论、“冬藏”主题艺术展、“美育”主题茶会会、“船”递光明冬日雅集等多元的形式和活动,为中国人文美育提供更多维度的实践样本与思考空间。
集思广议,对中国美育理论的深入探究
12月17日上午,“中国美·育新生”人文美育论坛的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环节在中华世纪坛发布厅进行。
培德书院的老师们首先登台,表演原创节目《冬的秘密之小叶儿回家》。节目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常教学中孩子们的发问:冬天的叶子从树上落下之后,都去了哪里?为了回答孩子们的这一问题,老师们将舞蹈、歌唱、吟诵这三种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表现一片叶子在四季轮回中的生命历程,生动呈现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科学知识。这也是培德书院在美育中的一种创新与尝试。
在主题演讲环节,源流运动负责人王佳月介绍了“源流运动”的发源以及与培德书院的合作。“源流运动”定位为“考古·艺术·设计”,依托丰富的学术科研资源,旨在把考古所得的知识体验带入日常生活,把古典美好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此次与培德书院合作打造的《拾方知时节——冬藏节气展》项目,就是“源流”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一次探索。希望能够借此把一直延续的中国文化内核,而非单纯的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孩子。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交大人文学院副教授宋颖则从语文教材的《论语》选篇入手探流溯源,指出《论语》的源头是“使人从动物性走向人性的成人之教”,道德应当来自真率自然的性情,所以,中国的人文美育应当“以情感和生命体验为本”。
在专题讨论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润勇谈到,美育是当前国内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希望各界能够积极联合,整合美育资源,提升美育质量。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认为在推进人文美育的过程中,有两点很重要:一点是有趣,一点是常识。有趣和常识都是为了成人,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养成更健全、更积极的人格,从而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地更好。
身临其境,对中国美育实践的现场考察
12月17日下午,各位嘉宾来到顺义罗马湖畔的培德书院,对中国人文美育的实践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参观培德书院、书院中国、源流运动共同主办的《拾方知时节——冬藏节气展》,开展“儿童美育”主题茶话会和参加“船”递光明冬日雅集。
《拾方知时节——冬藏节气展》
当日,作为“中国美·育新生”人文美育论坛的一个重要板块,《拾方知时节——冬藏节气展》在培德正式开幕。各位嘉宾们首先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以“冬藏”为主题,分为《珍藏|准备》、《酵藏|变化》、《迷藏|期待》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配有与冬藏相关的装置艺术、手作活动,打开观展者的视、听、嗅、味、触等感官系统,展现“冬藏”这一词语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脉络。
培德书院通过这一展览,呈现节气生活美学课程的实践成果,与各领域专家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宽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为新时代的人文美学教育提供一个分享、探讨、研学的平台。同时,“跟着节气过生活”是培德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此次展览不是独立生成的,而是与培德书院的冬季节气艺术、节气美学、节气饮食等课程息息相关。很多培德的孩子们创作的纯真质朴的作品,也被融入展览之中,展现他们对于冬藏的智慧理解。
“美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主题茶话会
参观完展览后,各位嘉宾来到培德书院三层的大讲堂,围绕“美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开展了一场茶话会。
培德书院教育馆馆长田笑菲向各位嘉宾介绍了培德书院的美育实践。培德书院以华夏民族母语文化为精神,以节气时序为脉络,将美育融入到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受力、联想力、创造力、同理心、包容心、责任心。在教育环境的打造上,培德书院营造现代式人文耕读村落,用薰习顿渐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唤起美的觉醒。在美育课程设置上,培德书院兼顾校内与校外。在课堂内,通过美术、音乐、戏剧等体验项目制学习,开发孩子的五感;在校园外,通过写生探索、田野调查、主题游学,拓展孩子的视野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艺术家熊亮非常认同培德书院美育中“求拙”的观点。孩子们的作品往往看上去十分“笨拙”,但这种“笨拙”中正蕴含着孩子的天赋、灵性和创造力,是大人们无法模仿,也无法重拾的东西。所以在美育的过程中,绝不能用大人对“美”的标准和框架来束缚孩子,而是要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释放孩子的天性。
中书培德星峦营地教育CEO聂爱军结合自己多年项目考察的经历谈到,和中国曾经的园林、建筑相比,当代的中国建筑和各种项目园区,普遍都不够美观。这样的审美断层,正体现出人文美育的缺失。而现在一些所谓的中国人文美育,例如千人诵读、万人祭拜,都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质感,没有真正用心去挖掘文化的内涵,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
培德书院“船”递光明冬日雅集
适逢冬至将至,在培德书院的六艺工坊之木工坊,培德的艺术老师和孩子们亲手制作了一艘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大木船。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流淌在人类的血液里。数十万年来,我们的先祖们从仰望天上的太阳和星河开始,寻着光的方向,凭借过人的智慧与勇气,制造出火种,带领人类穿越蒙昧,走向文明。而船,是驶向光明的载具,将人类文明的火种,乘风破浪带到更远的地方。
在当天的雅集环节,培德书院的老师带着各位嘉宾,亲手制作了一块块小船板,并在船板上写下对教育的美好夙愿,借着院子里的月光,一起钉在了“光明船”上。这份美好会永远珍藏在培德书院里,伴随着一届一届的孩子成长,引领我们中华文化的美育之船不断驶向光明。
此次人文美育论坛的举办,标志着“中国美·育新生”项目的正式启动。未来,培德书院将会继续与各界力量紧密合作,开发中国原创绘本、人文美育课程以及相关衍生项目,一同探索人文美育的下一步,探索华人教育的下一步。
附:论坛莅临专家名录(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艺术方向]
杨 忠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专业工作室创始人
张 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著名首饰设计师
冀鹏程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
[人文方向]
杭 侃 北京大学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云冈学研究院院长,源流运动发起人
郑 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史家
顾村言 《澎湃新闻》艺术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
刘 莹 科普作家协会旅游科普创作专委会副主任
[出版方向]
姚映然 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景总经理总编辑
王菲菲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红披风分社社长
李佳怿 资深出版策划人
[教育方向]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与培训中心首席专家)。比利时根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双博士。中国高被引学者。
杨润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教育法制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国内高级访学导师,博士后导师。
谢春风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院学术委员,获“昆玉学者”称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刘芳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人民政府督学。
刘 静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幼教中心副主任兼北京宋庆龄幼儿园园长
[特约嘉宾]
刘育涛 平行线教育集团总裁
毕晓倩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王佳月 源流运动工作室创始人
宋 颖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培德书院携手各界举办“中国美 育新生”人文美育论坛】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培德书院携手各界举办“中国美 育新生”人文美育论坛〗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5273.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