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 国际化学校门户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雅礼中学:他,两次获得这项文学大奖

2023-04-12来源:雅礼中学手机版
雅礼中学:他,两次获得这项文学大奖

名师风采

近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在苏州甪直古镇颁奖,共有30部作品获金奖、银奖。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分会副主席、我校高级教师徐昌才的诗词鉴赏随笔集《唯有葵花向阳开》获得银奖。

这是徐昌才老师继2018年10月凭鉴赏随笔集《一眼抵过万千爱》在苏州领过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后的再次获奖。

学校获评“支持教师文学创作先进单位”

人物自述——

雅礼中学:他,两次获得这项文学大奖

读、写、教演绎风采

思、想、做塑造人生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0年,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热爱语文,热爱课堂,乐于读书,勤于思考,痴迷教研,醉心写作,真正做到读书、教书、写书三位一体,生活、工作、创作水乳交融。

我的教学追求是,立足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立足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塑造学生美好人格。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阵地,研读经典是锻炼学生言语表达,丰富学生精神生命的主要途径,品鉴诗词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命常态。

可以说,语文承载文化,诗词滋润精神,三十年沉潜诗词读写品鉴,三十年对话经典教书育人。

一、亲近古典,痴迷诗词

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就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担任班上学习委员,负责播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所有录像课程。我常常抢抓任何空当时间反复收看收听古代文学课程。

讲课的先生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我最喜欢袁行霈教授讲授的唐代文学课程。我被袁老师的风采和才情深深打动,如痴如醉,如癫如狂,深深“恋”上了唐诗。一方面大量品读唐诗,品读诗词鉴赏文章。另一方面,找来袁教授的学术专著,认真研读。

同时,从唐诗出发,扩大阅读,广泛浏览、欣赏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经典散文,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夯实学问功底。

大学期间,我曾经获得古典文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奖品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诗词典故辞典》,也写了一些诗词鉴赏随笔。专科三年,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阅读了不少诗词品鉴专著,萌生了对唐诗的浓烈兴趣。

二、品鉴经典,拓展视野

1988年8月至1993年8月,读书教书,积淀学养,坚持练笔。

作为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年轻人,我从不放过任何一篇经典课文,总是细嚼慢品,深入思考,参阅教学参考书,博览语文教学期刊,综合多家资料,辨析求证,去伪存真,形成自己对经典的理解。

课堂上,经常拓展联系,普及诗词文化,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中华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思想美。基于大学时候培养起来的学术兴趣与爱好,我一直阅读美学、文学批评、诗歌鉴赏、文艺理论、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图书。

我经常研究美学,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体验,写了一些美学随笔,投稿到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真善美》、郑州大学主办的《当代美育》等杂志。我也一如既往地品读、研习唐宋诗词,并不时写作鉴赏随笔。研读、品鉴唐诗,成为我每天的一种学习习惯,坚持不懈。

唐诗的生命气象、人文精神,唐诗的风神气韵、文化意蕴深深浸润到我的血液,融入我的灵魂。

每年暑假,我都会邀约同事外出研学、游历。三年时间,我们利用暑假,先后到了到了桂林、贵阳、张家界、凤凰、北京、山东、上海等地,拜谒名人故居,感受风土人情,领略自然美景。

如此游历山川,考察人文景点,既增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又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之余,我经常练笔,记录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记录研读经典的零碎感悟,记录鉴赏诗词的心得体会。三年下来,竟然发表了二十几篇教研文章。

1992年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我被推荐做了专题发言,重点介绍我的语文教学探索经验,交流我的读书、教研体会,引起与会老师的强烈反响。读经典,品诗词,游山水,听讲座,教语文,写文章,成了我的生活常态。

三、读写结合,促进教研

1994年8月至1995年8月,我调入县教研室工作,担任语文教研员。主要的工作就是下乡听课,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向老师们学习,与老师们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一项工作就是研读教学期刊,攻读教育著作。一年时间,我跑遍了全县十九个乡镇近百所学校,听了几百节课。也读了十几本教学专著,五六份教学期刊,做了五百多张读书卡片。

所有这些努力,都为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8月至1998年8月,我转调新晃一中工作,担任语文教师,先后任教初中、高中语文。期间,参加湖南师范大学三年制函授本科学习,主要研读大学中文系各门课程。

这四年是教学生涯非常繁忙、紧张的四年,一方面要搞好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时间赶赴怀化、湘潭、长沙等地参加函授学习。

同时,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攻读文艺美学、文学批评等课程。调入县城工作之后,在同学、师友的影响之下,我萌生了考研究生的意愿。于是,又顶住压力,冒着风险,克服重重困难,一而再、再而三地报考文艺美学方向的研究生,每次考试专业成绩非常优异,可惜英语始终欠了一点点,失去了读研深造的机会。

但是,那些刻苦攻读的岁月,那些大部头专业著作一部一部啃下来,的确夯实了我的学养基础。这段时间,一直迷恋古典诗词,继续阅读、鉴赏,继续梳理、总结,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稿,也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内容关乎诗词鉴赏和语文教学,尤其注重经典文本的意义生成与价值建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

县城工作五年,依然保持旺盛的阅读、写作的热情,依然发表很多文章,令县城同事刮目相看。应该说,我是当时新晃县教育界研究语文,品鉴诗词,发表文章数量较多的老师之一。

四、阅读梳理,著书立说

我经常阅读中学语文教学专业杂志,阅读语文教学参考书,阅读各类解读经典、鉴赏经典的图书。

特别要说的是,我是叶嘉莹老师的铁杆粉丝,欣赏叶嘉莹老师的才华风采,钦佩她的诗词情怀、诗意人生,发誓要做叶嘉莹老师这样的老师,将中华最美诗词传播给莘莘学子。

目前已经读完了她的十余本书。比如《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七讲》《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等等。

从叶老师书中,我找到了融合诗歌与生活的门径,打通了诗词与生命的通道,建立了诗意与人生的关系。阅读诗词,分享诗意,丰盈内心,滋养精神,早已成为我的生命常态。

1998年9月正式调入全国名校——长沙市雅礼中学,任教高中语文,从事教学研究,持续发力诗词品鉴。这是阅读、教学、教研和创作全面丰收的时期,大约十年左右。

即从1998年至2018年。一方面,深入钻研语文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继续研读、发表诗词鉴赏文章和语文教研论文,发表文章近千余篇。

应邀给《语文报》《中国中学生报》《中学生阅读与写作》《中学生百科》《语文学习报》等多家报刊撰写专栏,向全国广大中学生读者推介诗词文化。

我还将这些已经发表的诗词鉴赏文章按照题材内容分类,编成洋洋洒洒近20万字的选修教材《唐诗文化解读》,该书由学校资助出版,系雅礼中学的校本选修教材。也是我给雅礼中学学生开设选修课时候师生使用的教材。

除了撰写专栏文章,我也陆续整理以前的文章,结集成书,陆续出版。先后出版了唐宋诗词品鉴图书16部,语文教学专著3部,校本选修教材1部,参编《中学生必读诗词精华鉴赏》(春秋两卷本)等图书10余本,获评多种荣誉。

五、交流分享,传播文化

从1998年8月至今,执教雅礼高中语文二十多年,教学、教研、创作、传播诗词文化,可谓全面开花,成果丰硕。

专著《宋朝那些诗生活》《恋上大唐诗生活》入选成都市教师读书沙龙指定书目,我也应邀赴成都与读者分享、交流读写心得。宋诗品鉴专著《不是不念,只是不见》《你的时光,我曾来过》先后推出平装版、精装典藏版和有声版。

作品《一腔诗意向唐朝》《风情雅韵在宋词》入选吉林省中小学生假期阅读书目。吉林省部分州市还组织学生阅读拙著,撰写读后感,人后层层评比,选优表彰。作品《踏梦犹唱蝶恋花》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入围全国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宋词鉴赏随笔集《一眼抵过万千爱》获评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本人应邀出席在叶圣陶家乡苏州甪直古镇举办的颁奖典礼。作品《梦回唐诗千百度》《踏梦犹唱蝶恋花》《一腔诗意向唐朝》获评长沙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本人多次获评长沙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长沙市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受到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隆重表彰。语文教学专著《语文里的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名篇》《那些经典,温暖光阴:中学语文经典教学创意设计》获评长沙市第二十一届友谊教育科研奖。

专著《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中学语文经典教学新探》入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精品图书,获评长沙市第二十三届友谊教育科研奖。我的系列作品面向全国销售,各大图书网站、各大中城市新华书店均有销售。

本人多次应邀赴全国各地交流、研讨。美国福特中学师生造访雅礼,我曾将自己的专著《恋上大唐诗生活》《踏梦犹唱蝶恋花》签名赠送给美国学生,以此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鉴于本人多年来持续不断地阅读、教学、教研与创作,多年来普及、传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发表上千篇文章,出版多部专著,2012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该年度湖南省中小学教育界唯一入选中国作协会员的基层教师,也是该年度全国中小学教育界为数极少的入选中国作协会员的基层教师之一。

2016年5月应邀参加中国作协会员培训班,学习习总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一个星期。2018年8月应中国作协安排赴北戴河度假、休养10天,成为该次活动中全国唯一的中学教师代表。

2019年8月获评第五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年度人物教研人物提名奖,2019年8月当选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2019年12月当选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

读写永无止境,诗词一路风光。“一带一路”如火如荼,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我将一如既往,痴迷诗词鉴赏,传承中华文化,用教学演绎人生风采,用情怀培育情怀,用文化塑造人格,为诗词文化传承,为民族文化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全省中小学生谈文学

近日,徐昌才老师受邀在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广播电台联合创新推出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发表《文学教育润人心》主题演讲。此节目通过校园广播为全省中小学生播送。

《文学教育润人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长沙市雅礼中学的语文老师徐昌才,前段时间刚刚从苏州参加全国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颁奖典礼回来,我荣获了此次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的银奖,这是继2018年10月凭借鉴赏宋词的随笔集子《一眼抵过万千爱》获奖之后再次荣获该奖项。

我知道这个沉甸甸的荣誉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用作品来引导学生,用思想来浸润生命,用精神来激励人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叶圣陶先生的孙女、中国少年报社原主编叶小沫老师在颁奖典礼上说,教师文学创作面对的不只是自己,更多的是课堂,是学生,是语文生活,是中国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成长。

也就是说,教师文学是火把,可以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是清泉,可以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灵;是天上的星子,可以诱发学生瑰丽无穷的想象。

我要说,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不管是处于小学、中学的懵懂未知,还是处于大学时代的理性成熟,都心存诗意,热爱生活,都有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美好憧憬。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研读、品鉴古典诗词。我是如何喜欢古典诗词的,我就将这份喜欢和体会带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对接生活,融汇体验,我想用热情点燃热情,用诗意催生诗意。

好比我们欣赏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会问学生,你做过飞翔在天的梦没有,比如从高山之巅飘然而下,或从此岸凌空飞越江河,抵达彼岸,学生来了兴致,踊跃描绘自己的梦想,描绘自己凌空飞翔的神奇而美妙的体验。

我又告诉学生,别看老师五十大几的人了,还时时记得自己梦中飞翔的情境,似乎是有人追赶我,我跑上高山,无路可逃,十万火急,怎么办,急中生智,天助我也,竟然纵身一跃,身长翅膀,脚踏祥云,腾云驾雾,飘飞而下,将追赶我的人甩得远天远地,那种轻快舒畅、轻盈飘举的感觉简直赛过神仙!

其实,大诗人李白也有这样的梦想,你看这几个诗句就是描绘诗人沐浴月华、轻盈飞越的壮举,只不过李白起飞,不是因为后面有人追赶,而是因为急切想到达天姥山。

一个晚上,飞越山水,皓月相伴,一路清风拂面,一路山水留影,何等欢快,何等浪漫,又是何等急切啊。这就是李白,一个“飞”在天上的诗人,一个喜欢在诗歌中“飞”的诗仙。你飞过,你梦过,我飞过,我梦过,我们才能够理解善飞梦飞的李白。

文学源于生活,比如在讲解贺知章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时候,我改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菜刀?”,引发学生大笑,笑过之后深思,“剪刀”背后有深意。“剪刀”小巧玲珑,女红常用,指向女子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菜刀”粗俗生硬,毫无诗意,反而给人以砍瓜切菜、举动粗鲁的感觉,破坏了诗意,败坏了读者胃口。你看,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比较,与文学一起欢欣鼓舞,心花怒放!

“文学即人学。”文学经典深刻洞悉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深入人性的肌理,照亮生命的风景,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撞击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它所激起的回响跨越时空、直达永恒。

科学、有效的文学教育,可以让人拥有更充实的生命价值、更温润的心灵世界和更远大的生命追求。

生活是滋养文学艺术的沃土。

国际学校网《雅礼中学:他,两次获得这项文学大奖 》原文地址:https://guojixiao.com/z/38178.html

了解更多: 学校资讯雅礼中学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雅礼中学:他,两次获得这项文学大奖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雅礼中学:他,两次获得这项文学大奖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38178.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