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光华中学学生会日常之“阅读伴成长”
寒窗晓月,蓦然回首,冬天已经来临。为打造文艺校园,进一步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在去年12月初学生会开展了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此活动旨在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及陶冶情操,上海民办光华中学学生会的同学们也在四个年级都进行了“书香校园”的活动宣讲。
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需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给别的同学,分享的书籍需是健康,积极向上,贴合书香校园主题的,分享完后,几位同学要共同完成一张活动卡,写出自己看完此书的阅读心得与读书收获。
在经历了“书香校园”活动后,一些同学们受益匪浅,制作了小报、绘画作品等一系列与大家分享。
1七年级4班 吴星衡
腹有诗书气自华,空谷听幽有洞天。胸中满溢着高雅的情操,那么所见之景、所闻之声、所感之念,都由内而外散发着沁人心脾的书香之气。
作品2 七年级4班 杨悦
水边小花脸和鹡鸰,
小花脸善鸣,鹡鸰不善鸣 。
芊艿,生水边,
芙蓉花,也是生水边。
芊艿在暖游中沉睡,
芙蓉花在阳光下微笑。
清幽的流水呀,你要去向何方?
读书使人受益,读书使人进步。同学们也有喜欢的书要跟大家分享。
好书分享
《活着》
余华
朋友, 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太难? 难到想哭? 难到想放弃自己的坚持? 那么我推荐你读一读余华先生的《活着》。
人生并不能什么时候都能如心所愿,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地活着。我读过很多讲人物有多么多么积极向上、让人钦佩的书籍与新闻。但是我在余华先生的作品《活着》当中读到的主人公徐福贵并非如此,反倒而他就像是人生中一个不会被人重点关注的细节。叫着富贵这么美好寓意的名字, 却过的极其悲惨的一生: 福贵是一个乡里人,家庭困苦,就是几十年前大部分农民的样子:没有钱,每天在干活,钱都是辛辛苦苦用如雨般的汗水换来的。他的家庭也极为可悲,亲人全部都死了,可唯独没有死的就是他徐福贵。一个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最后只有一头牛可以陪伴他,让他活着。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故事理解中国那个年代(1949-1979年) 底层人民,理解活着。书中说道: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
相比富贵那个年代, 现今我们的生活何其幸福。珍惜当下, 活得精彩,也是我们初中生,也是学生应该有的精神。
——八年级1班 李潇贝
《湘行散记》
沈从文
《湘行散记》是1934年沈从文先生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本书包括的散记有: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鸭窠围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箱子岩、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老伴、虎雏再遇记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沈从文的笔风淳朴而不失文字的优雅,其中包含了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也包含了家国情怀的抗争故事。仅仅几篇不怎么连贯的散文,那条纵贯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两岸的风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优美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文中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
几篇散文,能见识到湘西地区无限优美的风光,也能见识到旧社会时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这莫过于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的理由。
——七年级2班 黄一鸣
品读书之芳香,品读人生意蕴;如同与智者相谈,明白人生哲理;如同点起一盏明灯,照明前进之路;如同饮一杯清茶,起伏不定,苦尽甘来而又回味无穷。我们应当珍惜时间,读好书,好读书!共同打造一个书香味浓厚的校园氛围。
- 上一篇:清森探月学院:一个温暖整个社区的流动小药箱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上海民办光华中学学生会日常之“阅读伴成长”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上海民办光华中学学生会日常之“阅读伴成长”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33761.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