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诚国际双语学校校长说:张爱君
我会像张桂梅校长一样继续把学校办下去,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不会停止。
看到“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双手布满了膏药、被搀扶着进入人民大会堂时,张爱君校长感动落泪。 张爱君何许人也?她是北京君诚双语学校的投资人、董事长、创校校长。40余年国际教育经历,20余年办学经验,卖房建校、拒绝融资、绝不开分校,她倾囊而出、奉献一切,只为办一所纯粹、理想的双语学校;
她荣获2016年度中国影响力教育人物,2019年慈善教育大使,但为人低调,只爱和学生待在一起; 她是君诚学校孩子们眼中的“校长奶奶”、教师们眼中的“校长妈妈”,慈祥亲切,清净而淡泊;
她又是一位坚强的母亲,一位用爱与坚韧直面无情命运的母亲。 张爱君敬佩张桂梅。张桂梅校长把大山里的孩子送到了大学,普及了基础教育。张爱君校长的理想则是把优秀的孩子引领到世界,弘扬国际教育。
基础教育和国际教育都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张爱君感慨地说:“我和张桂梅校长同龄,做着同样的教育事业”。在不同的战线上,她们都是真正的“教育人”。
我们有机会与张爱君校长深度对话,认识这位坚定不移、顽强不屈、视学校为生命、视教育为信仰的女君子。 01、办一所理想中的双语学校
张爱君曾就读于北京市第166中学,那是近代北京最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之一。她早年留学日本,又曾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让她对“国际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对好的教育产生了自己的憧憬。
90年代,国内教育正在应试的轨道上奔跑,对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认识还很薄弱。回国后的张爱君,希望用其所学所知,在中国建立一所理想的双语学校。 就这样,2000年,君诚双语学校诞生了。
张爱君认为,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是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的整体环境里的国际化氛围,浸蕴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而不是单纯的有几个外国面孔的老师。 “建筑是有语言的”是张爱君常挂在嘴边的话。
张爱君告诉我们,“从楼道的宽度、教室的亮度和整体学校的颜色,都应该让孩子一进入学校就安静下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君诚在建每栋楼的时候都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使用教室的实用性和舒适度。每间教室都在一百平左右,有阅读角和互动区域,玻璃大门也让教室更加通透。老师们会用心布置环创,让孩子一走进教室首先看到的是前一天学过的单词和知识。
张爱君认为“学校的硬件和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整个校园的色彩协调,每个角落的布局都在告诉孩子学校的国际化理念。” 带着这种信念,张爱君自学建筑设计,亲自参与起草图纸,描画君诚学校的蓝图。
大到一栋楼的建筑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小到角落里的一个英文字母是否和学校文化匹配,她都常与团队彻夜讨论,毫不妥协。
在建造学校图书馆时,出于成本考虑,设计方和施工方建议使用常规的砖墙,但张爱君不同意,坚持要用玻璃幕墙,她认为玻璃通透,从外面就可以感受到图书馆的文化气息,玻璃墙上贴满的都是励志的语句。 在楼道宽度上她也有不同意见。
建筑师认为在寸土寸金的后沙峪地区,教学楼的通道有两米多就足够了,但张爱君坚持要把通道做到五米宽。 “建筑师问我,这样你还怎么赚钱啊?我说我就没想过赚钱,我办的是国际化双语学校,我只关心这个环境适合孩子成长么?孩子会喜欢么?便于教师们教学么?”张爱君笑着回忆往事。
君诚学校每栋楼的外部墙体都是白色,为什么是白色?张爱君认为白色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摒除浮躁,也代表着教育的纯粹、心灵的纯洁。
“教育不单发生在课堂上,学校里的一切细节都体现了教育,无事不教育。我希望通过校园建筑、环境滋养孩子的心性,培养孩子的品格。”张爱君解释道。 因此,和其他国际化学校相比,君诚双语学校建筑面积不大,但以“小而精致”“舒适而美丽”享誉业内。这与张爱君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与她的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和对校园的要求一样,张爱君在教育上从不随波逐流。
20多年来,君诚双语学校始终坚持“把中国优秀的孩子们送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初心,“无论世界格局和政策风云如何变幻,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学校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带领孩子们走向世界,坚定不移地培养‘博物君子、修辞立诚’的双向人才。
我认为最好的时尚和潮流就是按照自己的本意去做事,我认为我就是最好的潮流,最好的时尚。”张爱君笑着说。
“中国三十余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路上,有我们的汗水、泪水,多少个不眠之夜,煎熬着我们尝试中西文化的融入与博弈。培养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人才,与国际双语课程的教与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几十年的梦想与实践”,张爱君感慨道。
当她听到世界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留学生都是只会背书、会考试的机器的时候,君诚让学生参加了世界各种比赛,让他们展现过硬的学术基础和持续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谦和、懂得与人为善,他们用自己的优秀的表现否定了只会考试只会背书的妄议。
秉持这样的执着信念,二十多年来,君诚双语学校已发展为拥有600余名学生,200余名教职工的知名国际化学校,拥有美国权威Cognia认证,国际文凭组织(IBO)授权开设国际文凭高中课程(IBDP),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board)资质和CEEB代码,英国BTEC艺术和体育项目认证,还被IBO(国际文凭组织)授予另外两个年龄段即IB PYP和IB MYP的候选校资格。 寒来暑往,在激动人心的《国际歌》声中,张爱君送走了一批批的莘莘学子,他们怀着赤子之心,远赴海外求学。
02、一个温暖低调、亦校亦家的君诚
有一次,美国认证机构的专家住校考察,对张爱君说,你们这里和别的学校不一样。一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温暖;住进学校,感受了无处不在的温馨。这也是国际学校在线记者进入学校后的第一感受。
温暖从校门开始。君诚学校的保安和行政团队都是正式员工,享受很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有的已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很多家长早上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交给保安,就安心地离开了,因为保安们都是熟悉的老面孔,令人信赖。 温暖滋润着老师。
张爱君告诉我们,在君诚工作的几十名中外教老师,不论是教学岗还是行政岗,子女都可以免费进入君诚学习,孩子们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双语教育。
每当看到教师和孩子们如此幸福,她感到极其的欣慰和享受。同时,学校的教职工宿舍也是免费的,又为有需要的老师节省了一笔开支。 这是一份巨大的福利,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但张爱君说,“君诚的老师都在无私、辛勤地为学校和学生奉献,我很感谢他们,只想尽我所能给老师一些保障。”她不从经济角度算这笔账。 张爱君说,学校每年有一半收入,都投入到了师资建设上,用于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学水平。只有吸引和留下更多优秀人才,才能保障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另一半收入则投入学校硬件建设。君诚学校每年暑期都在新修新建,有时是教学楼,有时是操场,有时是停车场,有时是更新教学设备……只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些温暖最终是为了孩子,投射到对孩子的关爱和依恋上。
去年疫情期间,学校无法开学,张爱君深感煎熬。不是为学校的前途担忧,而是因为没有孩子的校园空空荡荡,毫无生气,“校园里只有有了孩子,我才有了幸福,我才有了享受。” 张爱君说,“坦白说,办学校、做校长对我而言不是一个工作、一个事业,而是我的信仰,是我终身追求的东西。” 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孩子在君诚从幼儿园读到了高一,但疫情下的萧条让她的父母濒临破产,拿不出学费,只得考虑让她转学到公办学校。
孩子死活不肯,大哭,说我想“校长奶奶”,我要继续在君诚读书。拗不过,妈妈只好带着孩子到学校来找张爱君。
张爱君听了情况,很激动地对家长说:“孩子是你一个人的吗?她也是我的。从幼儿园到现在,她每天和我在一起,我看着她身体和学业都在成长,看着她创作的艺术作品我感到非常骄傲。
这么多年的感情,你说没钱交学费,我就让她走,这可能吗?你放心把孩子交给我,让她继续感受君诚的教育,完成她的学业。” 孩子就这么留下了。张爱君的善良和豪迈深深感动了孩子的妈妈,她坚持打下欠条,承诺一定把钱还给君诚学校。
对刚入学的新生,君诚的温暖更是细致入微。 对于新来的孩子,张爱君首先关心的不是成绩,而是他们是否紧张,怎么适应陌生环境,担心他们产生负面情绪。 她要求所有班主任和教务处在开学前三个月必须每天关注和记录孩子的状态,随时发现不合群、不吃饭、流泪、抑郁等细微的异样。
张爱君将温暖传递给孩子,也得到了赤诚的回馈。张爱君骄傲地说,学生都爱叫她“校长奶奶”。
孩子们只要连续两天没看到她,就会让妈妈赶紧打电话问“校长奶奶”去哪了?是不是生病了?“校长奶奶”什么时候回来? 一个温暖的老太太,一支温暖的团队,造就了一所温暖的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感恩又善良的学生。 她的温暖还蔓延到远方。 2019年8月,当张爱君听到内蒙巴林左旗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扶贫捐赠的消息,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的孩子也是一位残疾人,她深知养育一个残疾孩子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于是她立即通过顺义区后沙峪镇政府加入其中,成为这所学校的结对帮扶单位,捐赠了200万元改善其教学条件。 2020年冬天,正是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的艰难时刻,张爱君校长再次向巴林左旗学校捐赠3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软硬件的提升。
好消息传来:有了张爱君的帮助,巴林左旗学校建成了崭新的校舍,初步解决了当地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上学、寄宿困难的问题,为当地的教育扶贫工作添了砖、加了瓦。
张爱君捐助的巴林左旗特殊学校已盖起了新楼 做一次公益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公益,这也是一位教育者爱心和初心的检验。 张爱君表示,“我们对这些残疾孩子的支援和帮助不会停止,慈善公益事业也不会停止。
只要还有富余的钱,我就会捐到更需要它的地方。我不需要什么生活的享受,作为一个中国人,一辈子能为社会、为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就很开心了,这辈子我就问心无愧了。”
张爱君捐助的巴林左旗特殊学校现状
03、教育要去资本化
张爱君不爱算经济账。
从建立理想学校的初心开始,从定下那玻璃幕墙、五米通道开始,她算的就是教育账、良心账。
在采访中,张爱君多次提到教育不能受资本的干扰。对教育与资本的关系,她的态度很决绝:“教育沾到资本就不会好,就会变味,就不再是纯粹的教育。资本可以带来钱、带来资源,但资本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是回收。”
因此,当有人想重金收购君诚时,她拒绝了;有人想挂君诚的牌子办分校,她不同意;在学校面对资金困难时,她宁愿卖房,也不接受外部的投资。 君诚办学的收入全部都投入到了学校的运营提升之中。
当很多人都在关心投入产出比时,张爱君却觉得产出优秀的学生、助力孩子一生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我只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怎么样,孩子们在学校过得好不好。”
04、结语
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原本是“君诚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和张爱君校长聊完后,我没有再问,因为我想我已经懂了。
对张爱君而言,君诚是她生命的全部,是她的生活,是她现有的一切。 她将大半生的时光、热爱、精力、财富都奉献给了君诚。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师一生,都倾注了张爱君诚挚的心血。
曾经的君诚是一个需要依靠她的孩子,现在的君诚长大了,是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孩子——但无论何时,孩子永远是孩子。 一个人尽其一生所能,办一所理想中的学校,这样的坚守、勇气和纯粹,令人动容感佩。
“我会像张桂梅校长一样继续把学校办下去,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不会停止。”张爱君微笑着、坚定地说。
- 上一篇:上实剑桥2022届毕业典礼精彩回顾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君诚国际双语学校校长说:张爱君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校长说:张爱君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27719.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