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 国际化学校门户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英国私校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学弟学妹们的小建议

2020-11-17来源:网络投稿手机版

思嘉在上大学之前,重启了自己的微信,主要原因是为了跟来自中国的同学交流。长着一张华人面孔,能听说中文的她也像珍珠一样,希望能够在大学里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除了她觉得大家应该有共同的话题以及专业、兴趣、爱好以外,也是她对自己中国根的一种认同的方式。但一个学期过去了,她很失望。在她的微信群里,几个从国内大城市到伦敦来的同学们表达的三观和知识程度太不一样了。比如,有一次,几个同学对一个“牛顿”教授大惊小怪,觉得很滑稽,感叹:“原来英国现在还有人姓“牛顿”?” 也许是英语的障碍,也许是没有仔细看,这个名字明显是女性的教授一直被称作“他”,几个学生就这件事聊了半天,思嘉觉得很无聊,也,有点浅薄,她完全不明白一个名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所以只能沉默潜水。一次两次,都是类似的情形,比如对伦敦购物中心不够宏伟庞大的吐槽,或者在课后要求当天讲座的中文版,等等,这样的微信群慢慢让她也失去了关注的兴趣,也因此,她也没有兴趣去结识群里的中国学生。


在她的宿舍单元里,有一个来自国内南方某城市的男生,她试着主动聊天,甚至把家里带来的中国食物分给他一份,但这个男孩子在只有4个人的单元宿舍的厨房里也戴着口罩,每次到厨房里只炒个菜,然后端回房间吃。思嘉说,厨房本来应该是5人共用,现在只有4人,空间其实足够大,另外的3个同学偶尔在厨房也就只会擦肩而过相遇一两分钟,因为大家都比较自觉,会保持一定的社交,所以简单聊天时,也会相隔1米以上。她会跟同单元的比利时和美国同学一起出去买菜,还去过两次美术馆,但一学期下来,这个中国男孩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因为他一直戴着口罩。你说他守规矩(虽然学校根本没有要求学生们在各自的单元里戴口罩)吧,但他又把电饭锅留在房间里煮饭,而为了防火安全的考虑,在房间里用电饭锅、火锅等是明令禁止的。所以让思嘉非常困惑的是,这个中国来的男孩子到底在遵守什么样的法规或者社会标准。也因此,她判断跟这个男生不太能成为朋友。


记得十几年前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去第二博导科教授办公室谈论文,看见一个来自国内的硕士生等在门外,我以为博导记错了时间,同一个时间段约了2个学生,就好奇问了一下,她说她想来找科教授谈论文。“你的论文研究是哪方面的,他是指定给你的论文导师?”我问。“不是,但科教授是学校研究中心的主任,所以我想请教他,我没约时间。”小硕士生挺自信地回答。我叹了口气:“科教授是很忙的,你的论文应该去跟你的指定导师谈,另外,学校规定见教授需要约时间,这是为何他的门上会贴上时间段和谁在哪个时间段。这样吧,你简单说说你的问题是什么?我看能不能帮你。”后来见到科教授,我说:“抱歉,我把等在你门外没有预约的XXX给打发了,她的问题我给了建议了。小孩子不太了解英国的情况。”科教授大笑:“没关系,我还遇到过学生见了第二次面就要求去我家的。当然,中国学生都是很有礼貌的,不过我还是不太习惯他们会送我礼物,特别是很贵重的礼物。”实话说,当时我觉得自己应该脸红了。也许是英国人比较保守,一则他们很看重规则,二则很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第三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私立教育里,从小学高年级起,在去海外的短途游学中,学校都会特别提醒学生们要尊重当地的礼节、风俗以及法规、法律,甚至包括给做客的家庭带什么样的小礼物、价值多少钱都有建议。这一点,也许跟英国曾经在世界各国拥有殖民地,但多数殖民地后来又独立了,英国人因此学到了不少教训和经验。而他们把这些经验教训加入到自己的教育里,真正起到了为社会育人的目的。


不过,十几年前国内来的硕士生多是80后,现在的新一代留学生们则是90后甚至00后, 因此,在2020年10月下旬,我做了一个很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给了珍珠、思嘉和她们的好友和同学们。问题很简单: 给中国来的学弟学妹们3个建议。


参与调研的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布莱顿和苏萨克斯医学院、和国王学院8所大学的17名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英国本地学生,其中14名毕业于英国伦敦的顶尖私立走读学校,另外3名来自全英排名前5的重点高中(文法学校),15名女生,2名男生,专业分别是化学、HSPS(人类、社会和政治学)、自然科学、数学、生物化学、经济、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地理和东亚研究。


从收到的回答而言,建议最集中的前6条是:1,尽量参加更多的课外俱乐部;2,不要只跟中国学生交朋友;3,对学校同宿舍(同单元)的同学们友好一些,首先跟他们交朋友;4,尽量逼着自己说英语,不要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够好;5,在达到英国之前就下载脸书和WhatsApp,不要只用微信。6,不要只跟中国学生交往,多一些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朋友。


这6条的共同点是都是关于社交的。首先,大学的课外俱乐部非常多,即使是在今年英国疫情严重、大学基本以在线课程为主的情况下,各种课外俱乐部仍然以在线的形式存在,可以说,这个是大学生交友的一个途径,而来自国内的学生被建议尽量多地参加这些俱乐部,不管是不是能坚持下来,参加一两次不喜欢再退出都可以,特别可以尝试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运动或者没有时间发展的兴趣的俱乐部。有趣的是,参加调研的英国大学生抱怨说中国学生们甚至都不参加中国学会,因为很多大学的各国学会都有会员自愿教该国语言给其他感兴趣的外国学生的活动,以及很多关于该国文化和生活方面的活动,这也是大学生们国际化体验的一部分,而中国国内来的学生们虽然跟其他中国学生们聚在一起,但并不愿意加入学校的中国学会,英国本土学生因此而失望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因为市场和声誉,英国的一流大学其实非常国际化,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学生都不少,在一些专业上,真正纯英国本土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大学生们对各式各样口音的英语习以为常,而且他们并不介意英语不够好或者英语没有自信的同学,比起语言,能够开放自己、勇于交流更重要。在17名大学生的3条建议里,每个人都提到了中国学生的社交问题。这不仅仅是友谊的需要,在学术上也很有帮助,对于英国学生们来说,因为1年级和2年级的大学课程里有分组讨论以及分组工作,如果来自中国的同桌们羞于沟通,其实是很难完成教授要求的团队合作的要求的。


除了社交问题,还有一些建议集中于学术方面。也许是之前关于中国学霸给全世界留下的印象,其实英国本土学生对来自中国的学生们都有着学术及其出色、甚至学术天才的期待。但有些学习理工科的英国学生发现他们的中国同学并没有在课堂和考试中出类拔萃,甚至考试不及格者都有,一个解释也许是英语不够好,让他们看不懂试卷;但有4个“支招”的参与者都说到:“如果有不明白的,一定要问出来,教授们就是来教会你的,如果不说出来,怎么能学会呢?”还有3个参与者谈到了时间管理,因为英国的教学方式,如果不能自己做好时间管理,是没有人提醒什么时间上哪些课的,特别是今年4月开始,英国大学经历了一学期的全部在线课程,老师把讲课放上校园网以后,可以在任何时间自己学习,而这似乎让一些中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每周学习了。

英国私校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学弟学妹们的小建议

当然,参与这个小调查的英国学生们都是想与中国学生交朋友的,大部分英国学生其实不太介意有没有中国朋友,更多的是合则来不合则去的随缘,而中国学生们遇见后者,交友会更难。在卡迪夫大学教经济的好友根据她数年的经验总结说:“因为中国留学生人数众多,从衣食住行、娱乐旅、游,从个人学习、做作业到团队项目,中国学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依靠外界援助。新生来英国之前, 就在各式各样的微信群做了准备, 从购买别人不带走的大件家居用品到储存好上届的笔记、课堂作业展示等等。”见怪不怪,越是中国学生多的大学,中国的孩子们似乎越“抱团”,曾有某大学因为某专业8成中国学生而被迫用中文讲课的事例。而在顶尖大学里,虽然中国学生比例没有那么大,但照样社交“内循环”,即使是英国华人的二代也很难跟他们成为朋友,比如珍珠和思嘉。就学术成绩而言,那些跟她们做同学的国内来的孩子们绝对是顶尖的。也许是在国内太出色了,所以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又或者,来英国学习也不过是增加一圈更荣耀的光环,然后回国去继承家业,所以不需要交友和了解英国。


所以在我们的教育,已经国际一流了?》里我写道:

在英国教育里成长的00后,关心的是环境保护、人人平等、社会公平、扶助弱势;他们对自我的要求是改变现有的社会,使之变得更公平与平等;他们喜欢自己是一个有个性且有趣的独立的人,当然,还要有很高的职业程度。

国际学校网《英国私校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学弟学妹们的小建议》原文地址:https://guojixiao.com/z/9906.html

了解更多: 英国留学英国私校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英国私校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学弟学妹们的小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英国私校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学弟学妹们的小建议〗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9906.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