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解读2021年诺贝尔奖系列讲座圆满落幕!
11月30日,三鑫国际大讲堂“解读2021年诺贝尔奖”系列讲座在报告厅正式开讲。
今年,由国际部黄子瑞校长、杨咏如同学、仲夏博士与李帆博士四位主讲人分别为我们解读了2021诺贝尔物理学奖、文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
除了在场的本部与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的师生,观看这系列讲座的还有B站直播间的朋友们。今年的解读诺奖系列讲座首次进行了直播,让更多因疫情与场地限制无法到达现场的家长、毕业生、与诺奖迷们,能通过网络聆听此次的系列讲座。
01
与这颗星球一同升起
解读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月30日晚上、12月1日下午,三鑫国际部黄子瑞校长和杨咏如同学分别为本部和国际部的师生解读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讲座主题为《与这颗星球一同升起》。
主讲人黄子瑞
三鑫国际部副校长,雅思、托福、SAT教师,新加坡教育部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学学士、文学硕士。
主讲人杨咏如
三鑫国际部高三年级学生,AP微积分、统计学、物理电磁学、计算机科学满分,代表国际部参加美国数学竞赛、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高中生美式英语辩论联赛中夺得赛区八强
今年,诺贝尔委员会聚焦气候变化,把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颁发给了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日裔美籍地球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国海洋学家、气候建模师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
讲座的前半部分,黄子瑞校长介绍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学者或组织,从阿尔·戈尔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从约瑟夫·傅里叶到约翰·丁达尔、斯万特·阿伦尼乌斯、查尔斯·基林,讲述了人类认识、了解气候变化的过程,以及人类在面临气候变化问题时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形成原因。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若能了解其中的机制,那必然是为“全人类最大的利益”做出贡献。
杨咏如同学主要从物理理论方面进行阐述。她说,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方向可以总结为“复杂系统”与“混沌现象”。帕里西的研究成果被用于无序系统,称为复杂系统理论的基石,而两位气候学家——;真锅淑郎与哈塞尔曼,则用物理模型开展了关于气候的开创性工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的物理学奖会颁发给两位气象学家,而非物理学家。
在讲座的最后,黄子瑞校长把当前人类面临的气候为题比喻为“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我们不能在亲眼目睹这桩对地球的“谋杀”步步逼近的同时,选择推诿、拖延、漠视、无动于衷,而应该在认识到问题发生的时候,选择选择珍惜、呵护、依靠、敬畏我们的地球家园。因为这将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与这颗星球一同升起。
02
在历史中思考,在文学中救赎
解读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
11月30日下午、12月1日晚上,三鑫国际部历史教师仲夏博士带来了题为《在历史中思考,在文学中救赎》的讲座,为台下的师生解读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讲人仲夏
辽宁大学世界史硕士、经济史博士,AP、SAT美国历史、世界历史教师,A Level历史教师
仲夏博士主要围绕“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与“古尔纳作品的独特性”两个部分进行讲述,为同学们剖析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的获奖原因。
第一部分中,仲夏博士首先以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海明威、马尔克斯以及政治家丘吉尔为例,讲述了这三位作家的作品与历史的关系。她表示,历史往往能为文学家提供广阔的创作背景、主题和灵感,而今年的诺奖获得者古尔纳的写作主题“殖民主义”与“难民困境”等也是与历史相关的问题。
朗读者苏晓翠老师(左)、李阳老师(右)
朗读者李绍卿老师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仲夏博士介绍了古尔纳的生活经历与主要作品,并邀请了三位朗读者——苏晓翠老师、李阳老师及李绍卿老师现场朗读古尔纳短篇作品《囚笼》与《博西》的节选片段,以此讲述古尔纳作品的独特性——聚焦多元文化冲击下难民的身份认同问题,并呈现出对真理执着的追求,和由知识激情驱动的无休止的探索。
在结语部分,仲夏老师是这么说的——
“文学的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它可以让一个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也可以让一个人矢志不渝地为一种精神或一种境界奋斗终生!......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文学中汲取力量,希望有更多的文学作品散发和传播善良、有爱的人性之光,更希望未来的世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灾害,更多的人可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
人类如何感知外部世界?
解读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月2日晚上、12月6日下午,三鑫国际大讲堂之解读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讲座在报告厅举行。三鑫国际部李帆博士带来了题为《人类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讲座,解释人类能准确感知外部变化背后的机制。
三鑫国际部AP、A Level生物学、环境科学教师,山东大学学士,美国得州农工大学硕士,美国休斯敦大学生物学博士
人类靠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感知外部世界,而本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与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揭示了人体触觉中的温度和压力感受的分子机制。
李帆博士邀请黄子瑞校长上台进行开场小实验,记录黄校感受到不同温度的水带来疼痛所需要的时长,试验人是否能仅凭触觉去感受环境的变化。
李帆博士介绍说,生物学上把感受到的外部环境变化称为“刺激”,人体的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后,可以将信息以电流脉冲的形式沿着神经进行传递,最终由效应器细胞做出反应。其中电流脉冲由离子的跨膜运动形成,这个过程离不开细胞膜上专门让离子跨膜用的蛋白质——离子通道蛋白。
此前科学界并不清楚温度的变化如何转化为电信号,直到第一位获奖者戴维·朱利叶斯与他的团队在上百万个基因中,发现了其中一个基因,它所产生的TRPV1蛋白既可以在辣椒素分子存在时,又可以在高于43摄氏度时会打开离子通道,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大脑感觉到热痛觉。TRPV1蛋白在周围组织炎症相关的灼痛感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个发现也指导了其它科学家,进而发现了更多能让我们分辨细微温度差别的离子通道蛋白。
而触觉除了能让人感受到温度变化外,也能让人感受到机械刺激,即与物体的接触和压力的变化。第二位获奖者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则在72个候选基因中,通过一个一个关闭基因,发现了能使机械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的PIEZO1蛋白,解释了触摸如何引发神经电脉冲。PIEZO离子通道为人类提供了感知空间中肢体位置和平衡的能力。
在讲座结束之际,李帆博士勉励大家,在未来无数的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会接受失败,拥抱失败,而且从失败中学习,她希望大家在这系列讲座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能被不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神所激励,所鼓舞。
随着12月6日下午的解读生理学或医学奖国际部场次的结束,本年度“解读诺奖”系列讲座正式落下帷幕。
六场讲座,四位讲者,三个主题,一片叫好。
莅临的嘉宾、同学无一不对演讲者的高水平、讲座内容的高质量,以及从座位安排到会场指引的细致安排表示认可。讲座结束后,许多学子还久久不愿离去,拿着卡片找主讲人签名留念。
“解读诺奖”系列讲座的开展,与其说是为了让更多同学能了解学术世界前沿的资讯,不如说是为了能点亮同学们那一颗颗求学、求真的心。
每年一度的解读诺贝尔奖的主题系列讲座已经成为三鑫的招牌,三鑫国际部更是以优质的师资著称,也有大批的学子以极高的科创素养进入世界顶级名校。今天的讲座解读了三位科学家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以及贡献,他们的成果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我更盼望在未来的某一年,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的会是在座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希望大家不要让我失望,让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我热切地期盼着。
这系列讲座不仅是知识的科普,更是视听的盛宴。仲夏博士的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李帆博士的风趣幽默、博学多才,都刺激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三鑫学子。我们唯有大力弘扬我们的科学家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态度,开阔我们的学术事业,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推动、激励我们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通过这几场讲座,我们听了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研究和故事。不过,相比鼓励同学成为伟人,我更想鼓励同学们尽快找到你们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并义无反顾地将它做到极致。
日出东方,大道其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同学们,你们正青春激昂!你们的未来有一万种可能,我羡慕你们!
讲座的回放将在近日上传至“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B站账号,各个讲座的讲稿全文也即将在本公众号推出,没看够的朋友们可尽情重刷。
今年的“解读2021年诺贝尔奖”讲座系列已完美落幕。明年,我们将再度以“诺奖”为约,期待相见!
更多中山国际学校资讯,可以到本网站查看!
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 · 预约看校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解读2021年诺贝尔奖系列讲座圆满落幕!】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解读2021年诺贝尔奖系列讲座圆满落幕!〗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9187.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