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 国际化学校门户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2020-05-04来源:超级育儿师手机版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作者|石头姐姐

 

 

“妈,我把衣服收好了,快给钱吧!”

“妈,我把地拖了,给我发工资......”

 

浩浩妈最近很郁闷,因为浩浩一做家务就跟她讨价还价,伸手要钱。

 

浩浩以前可不这样,虽然不怎么主动做家务,但每次让他帮手,他还是很乐意的。直到有一天他说,班里好多同学都凭做家务跟爸爸妈妈“领工资”了,不同的家务有不同的酬劳。

 

“只要你以后更勤快些,妈妈也给工资。”浩浩妈当时随口一说,没想到孩子却当真了,而且执行得十分“彻底”,不依不饶的。

 

拗不过,每次只好用几块钱把他打发了,心想,就当图孩子开心好了,要是他能因此爱上劳动那真心不错。

 

但孩子越演越烈,现在竟然发展到不给钱就坚决“罢工”的地步。

 

原本是想以奖励作为激励,最终却让好习惯的养成变了味,让良好行为成了一种交易。

 

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冉莹颖曾经带着孩子体验她制定的物质奖励制度。为了让两个孩子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她让孩子们自己挣得零花钱,再用零花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给每件家务活儿明码标价,还作了其他一些补充规定,可谓煞费苦心。孩子们马马虎虎完成了一些家务劳动之后,就“心满意足”了,很快便拉着妈妈到超市买自己心爱的玩具。

 

当妈妈告诉他们挣得的钱并不够买玩具时,两个孩子竟然在玩具架前耍赖大哭。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罗恩·利伯曾说过:“家长把做家务跟零用钱联结在一起,看中的是工作,而不是金钱,但在孩子心中形成的却是只要做家务,就可以买想要的东西。”

 

孩子的关注点和大人的根本不同。大人希望孩子能感受过程,有所获得,而孩子只关心最终结果自己能不能被满足。

 

要做好劳动教育,绝不是把干活和挣钱捆绑在一起那么简单,它离不开家长真正用心的付出。

 

01

 

知乎上有个提问,该不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赚取零花钱?

 

 

网友几乎清一色的持反对意见,其中有个回答说:通过支付“奖励”的手段来规范孩子的行为,确实效果立竿见影,但却无法真正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性,削去孩子对劳动的内在驱动力。

 

 

乐乐从小就喜欢跟在妈妈身后帮忙,擦桌子、端水果、择菜.....可升上三年级以后,乐乐变得好像对这些都没兴趣了。乐乐的爸爸妈妈一看这不对劲啊,经过商量决定用物质奖励“刺激”一下孩子。

 

果然,尝到甜头的乐乐干得可欢了。但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乐乐就“偃旗息鼓”了,甚至比原来还不爱动手。给出的理由是“我又不缺钱,每天干那些实在没什么意思”。

 

 

美国的儿童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家长不解决孩子在劳动方面的动力问题,光是出钱为他的动力充电,金钱产生的“续航力”,会在第二个星期跌到第二个星期的60%,到了第六个星期,如果父母不大幅度提升报酬的话,这种动力只剩8%。

 

把家务劳动和零用钱简单粗暴地捆绑在一起,无异于竭泽而渔。使孩子被金钱奴役,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妈妈的“哭诉”:她把腿摔伤的老母亲接到家里来住,同时叮嘱上初中的儿子,每天要帮忙给姥姥敷药、按摩。

 

没想到儿子不仅应付了事,还各种谈条件,不是要钱充游戏币就说要换新跑鞋。一通教育他却振振有词:“平时我做家务你们还给钱呢,何况这个比收拾房间什么的麻烦多了!再说她是你妈又不是我妈。”

 

“我怎么就养了个白眼狼!”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气愤与心酸。

 

父母习惯以物质换取孩子的劳动,最终让孩子失去了劳动的自主性,不能体会劳动真正的价值,变得没有担当。

 

有个同事她也是给每件家务明码标价,让孩子做家务挣钱,一开始孩子动力十足,都完成得很好。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慢慢的,她发现孩子竟然变成了财迷,为了提高整理房间的价格,宁可让房间乱成狗窝;为了多赚几块钱,垃圾分成好几次拎下楼,甚至还“雇佣”表弟给他干活,自己赚中间差价。

 

变着花样应对家务,肯不肯动手全看他手头紧不紧。

 

长期被物质奖励刺激的孩子,容易被金钱所奴役,变得“唯利是图”,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02

 

劳动教育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做家务事虽小,作用却不可小觑。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陪孩子一起动手

 

父母可以将劳动与平时的亲子交流融合起来,令孩子体味蕴藏其中的幸福与充实。

 

比如准备晚餐的时候,让孩子进厨房打下手帮忙,周末一起大扫除或做做美食,既能使他感受劳作带来的成就感,又能借此机会进行亲子交流。

 

胡可的儿子安吉被誉为“家务小能手”,在胡可的微博里经常可见他有模有样的做家务活儿,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曾经以娴熟的手法教弟弟叠外套,圈粉无数。

 

据胡可介绍,孩子小的时候,她和老公沙溢就经常陪着他做家务,后来才渐渐放手,孩子逐步养成了独立能干的性格。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肯定孩子的劳动

 

有研究表明,父母抓住孩子正向性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本身就可以强化孩子的认知,让孩子未来的习惯养成得更好。

 

5岁半的儿子去年开始做一些家务,洗茶杯、叠衣服、整理床铺,最近在学习洗碗,我让他负责冲洗,我来洗第一遍。

 

我们没有给过他任何物质奖励,每次仅在口头上表扬,“宝贝真棒,你又学会了一项本领”、“妈妈太高兴了,谢谢你帮忙做家务”、“妈妈,觉得你越干越好了,真厉害!”,但孩子乐此不疲。

 

无论孩子是做自己的事还是主动帮忙,不管事情大小,记得肯定孩子对他道谢,那是对孩子的认可,让他感受到自我价值,尊重自我感受。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接纳孩子的不足,允许有失误

 

有句话说,完美主义的妈妈教不出真正优秀的孩子。哪怕孩子做菜烧出糊味,沏茶打翻了茶杯,他需要的是你的安抚和鼓励,而不是责怪。

 

孩子劳动的过程是试错、反省和提升能力的过程,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智慧,就看父母有没有足够的耐心。

 

03

 

研究表明,从孩子的天性来讲,他们对劳动并不恐惧,相反却跃跃欲试。至于后来长成“勤快人”还是“大懒虫”,完全取决于父母。

 

孙云晓老师说:“当孩子会做家务劳动并且喜欢,那才是劳动教育真正的成功。”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点一滴,都渗透着父母养育的智慧。

 

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独立能干,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将培养孩子的劳动品质简单粗暴地和物质奖励挂钩,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最终必将违背育儿的初衷。

 

父母爱孩子,为其计之深远。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爱劳动的天性,善于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源动力。

 

父母唯有真正用心,孩子才能切实获得劳动带来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并以此为动力,去开拓属于他们的人生。

 

 

国际学校网《“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原文地址:https://guojixiao.com/z/748.html

了解更多: 家庭教育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748.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