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还是不考?这其中纠结,应该早已不是教育本身所能制衡。
但没过多久,话风突变,这其中的种种转变,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中国上半场打完了,交出一份血与泪的感人考卷,轮到其他国家打下半场,本以为能有所谓的“前车之鉴”供大家各自学习及反省,可因为文化,思维,政府效率等种种因素,很显然,至少目前来看,下半场的开卷考试比上半场还难。
难道除了取消考试,就没有什么别的方式了吗?比如,为什么不能延期考试?
大致意思为“介于每年全球五月及十一月的大考,IB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制作新的考卷。支持考试的各基础环节可能没法用,与五月份考试重叠,意味着经验丰富的考官亦可能没有时间或精力支持额外的考试。即使退一万步来讲,IB制定出其他考试时间,鉴于疫情的迅速发展,各学校仍然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即有些学校可以参加考试,而有些学校则无法考试。”
你怎么看?反正我看得有点晕。
中国很多地方要陆续开学了,全国家长及学生,在这个愣是将寒假过成了暑假的假期里,有多少人在卯足了劲正准备默默赶超,来个最后的放手一博。忽然,被告知不用考了。公平吗?
我觉得还真不怎么公平。很多人说这是IB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去掉了最终的考试,只看平时的成绩,才是真正的考核。
过程当然重要,但这是基于学校及教师极其专业,学生高度配合及理解的前提下,比如学习任务的设置合理,评估细则解读及判断准确等等。
过程性评价重要,但这并不代表总结性评价可以缺失。就各个学校在实施及考核环节上的种种差异来看,五月份的这场全球大考,最起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较为公平的对所有考生来一次深刻的学习沉淀及梳理,就像国内高考,你再怎么质疑,放在目前的国情来看,它仍然是相对最为公平的渠道。
那么,老师的预估分是否可以起到正式的替代作用呢?还是先看IB的回复:
这点我是赞同的,预估分,不管再怎么说,都仍然无法避免很多人为的主观因素,除非是非常专业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否则,这个预估分,太不确定了。
苏老师在群里也提到了一点,“一般校外考试的权重要大于等于50%,且有非常重要的对校内评估IA的调分功能”。总之,无论如何,这场原本每年为时将近三周的五月或十一月校外大考,其重要性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当然,更多的plan b实施细则,所有人都在等待,但如果就此举将IB进一步搬上神坛,个人觉得大可不必。
做到全球教育市场份额如此之大的IB,有其令人敬佩的情怀,但也更有各种利益的牵制点,考还是不考,这其中的纠结,应该早已不是教育本身所能制衡的,亦不是我一小篇文章就能分析到位的。
我相信,牛蛙仍然会很牛,而至此在心中超级庆幸躲过一场大考的,也不必觉得如此幸运,毕竟,人生中的考试,远远不止这一次。
但如何更好贯彻其实施的公平性,暂且拭目以待吧。
<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family: 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