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 国际化学校门户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国际教育大咖说 - 从高考录取到多元教育机遇

2020-09-11来源:新浪教育手机版

  刘煜炎 (特邀嘉宾)

  剑桥大学博士、康福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曾雨萱(特邀嘉宾)

  康福国际2020届毕业生,已获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无条件录取。

  郝玉梅(特邀嘉宾)

  曾雨萱家长

  王铖昊(特邀主持)

  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学?

  为什么考不上一本的孩子却可能上剑桥?

  国内高考和国际升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高考之后还能改道规划留学吗?

  ——听剑桥娃和她的校长、家长分享人生选择

国际教育大咖说 - 从高考录取到多元教育机遇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国际教育大咖说》,我是主持人铖昊。如今高考已经结束,各位考生已经拿到分数,并且完成了填报志愿,各大高校的成绩也在陆续地发放之中。说到升学,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可以参加国内的高考,也可以去申请一些中外合作的项目,当然也可以去走一些国际教育的道路。面对众多的选择,家长和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去抉择呢?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来为大家去解释一下如何去规划这个升学的道路。

  那么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三位嘉宾,来为大家解释一下究竟应该如何去选择和规划孩子的升学之路呢?

  第一位是咱们的剑桥大学博士、康福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刘煜炎博士,您好。

  刘煜炎: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那么另外两位嘉宾,其中一位是刘博培养的学生,康福教育2020届毕业生曾雨萱同学,他已经获得了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无条件的录取,您好。

  曾雨萱: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一位是郝玉女士,她是曾梅雨萱同学的妈妈,您好。

  郝玉梅:主持人好,刘博好,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三位嘉宾先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吧,刘博,您先开始。

  刘煜炎:好的。我今年因为说到高考,我们也可以从我当年的高考谈起。我是1978级的高考生,高考过后上了华中师范大学。但当年的高考比今天的高考,我觉得挑战和录取都要惊涛骇浪多了。因为我们当时录取率比较低,考上中国大学的机会很少,基本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能考得上。不过还好,因为不知道,所以就没有纠结和压力,直接就考了,考上就算,考不上也不那么痛苦,所以就大胆地去参加了高考,后来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然后又去教书,教了两年大学之后,又去考中科院的研究生。考了研究生之后,希望留在中科院,然后再竞争剑桥大学的博士机会,然后再留在剑桥大学教书任教,然后又回到中国来做科研。

  所以说一个主要应该是,虽然是很小的几率,很小的概率的事情,但是最后还是把握住了,大概是这么一个道路。

  主持人:那好,听您讲完,您的教育之路也是经历了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两条线。

  刘煜炎:对。

  主持人:一会儿我会请您再进一步地做一个分享。

  刘煜炎:好的。

  主持人:接下来曾雨萱同学,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自己的申请情况吧。

  曾雨萱:好的,大家好,我是康福2020届毕业生曾雨萱,我2017年来到康福读高中,然后在完成我高一的AP课程之后,我跳到了高三学习A Level,然后高四进行了对英国大学的申请。然后我的录取情况是,我获得了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杜伦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无条件录取。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也再次恭喜一下您获得了如此多学校而且也是顶尖学校的录取。下一位咱们曾雨萱同学的母亲,您介绍一下您的专业和您的工作情况吧?

  郝玉梅:大家好,我是曾雨萱的妈妈,很开心有机会来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大学的专业学的是中文,然后曾雨萱的爸爸学的是美术,等于都是偏文科的吧,然后我们也没想到就是把孩子送到康福以后,培养了一个理科方面的人才。

  为什么考不上一本的孩子却可能上剑桥?

  主持人:谢谢几位嘉宾。如今的高考成绩已经发布出来了,刘博您是否有注意到今年的高考数据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刘煜炎:有留意,我发现现在的高考的结果跟过去我们参加高考的时候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我们当年的高考录取率是很低的,只有5%、6%的机会,现在的高考录取率是很高的,可能不录取的机会只有10%左右。所以,这是一个完全颠覆的一个状态,过去是很少的人考得上大学,现在是很少的人考不上大学。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就说明国家发展了,说明这个教育普及了。但是不过我也注意到,虽然说大学是发展了,其实从大学数量来讲,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全国只有200多所大学,但是现在的话,全国是有2900多所大学,所以大学数量也增加了12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如果按照12倍扩大来算的话,我觉得好像高考的这个录取比例也不高。如果我们算当年的大学,现在应该是985、211的大学,那么当年的大学来讲,现在大家录取的机会,从数据上来看,除了北京市之外,北京市的学生可能考上985的机会有1%、2%,考上211的机会可能有10%左右。但是在外地的学生来讲就比较悲惨了,他们考上一本的机会就只有10%左右。所以说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讲,走高考这条路线还是蛮艰难的,因为普通的大学大家也都不想上,如果上完高中之后普及都去上大学的话,意味着大学的竞争优势也是像高中差不多,能上大学也不能作为将来的就业和将来成才的一种判据。所以说可能大家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家现在都想去拼985、211,就是在拼我们当年的本科大学。大概是这么一个逻辑。

  主持人:像您提到,虽然说近几年大学数量增加,而且高考生录取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如果说想上211、985这样的名校的话,还是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艰难。

  刘煜炎:是。

  主持人:您是如何理解这样的一个现象的呢?

  刘煜炎:这个现象其实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它给我们有很多的一种挑战和启示。首先是我们不可能有把握去把自己的孩子能够送到985、211的大学去,因为几率那么小,只有百分之几的几率,我们自己家的孩子,就算是平时每次都考上1%那个位置,但高考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像我平时的成绩,平时高考模考的时候都是全校、全区的、全镇的第一名,但是在高考的时候我就得第13名,所以如果我不出现失误的话,我可能就应该是清华考上了,但是我出现了一个失误之后,北大、清华都没考上之外,其实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没考上,我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所以说高考的严峻的一种竞争的压力,对每个同学来讲都是很大的。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儿子那一代,我就觉得他的选择比我多了,就因为他在选择高考的时候,按照中国考试几率来讲,当时的成绩应该是中国的高考,他应该是考不上二本,只能考上三本了。一本都考不上,更谈不上985、211了是吧?所以对他来讲,如果我儿子走的是高考的道路,那就意味着我儿子那一代就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从我这边算,第二代就不如第一代了,不如我这一代了,所以我还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我没有去走中国的高考的道路,我选择一条,我儿子其实跟我一起选择了一条把握比较大的,考西方的大学这样一条道路。所以,他走了A LEVEL的道路,考英国的A LEVEL的考试,去参加英国的大学申请,最后他录取到剑桥大学。

  所以,一个考不上中国的一本和985的学生,那我儿子来看的话,也能够有上剑桥的机会。这就是中国高考跟世界高考的一个重大的差距。

  有的家长可能不太理解,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参加中国的高考,甚至有的家长自己当时高考失败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要参加一个中国的高考,来圆他那个高考的梦,这个我觉得,我通过今天我们来看这个高考数据,很多省份,除了北京、上海和天津之外,其它省的高考,名牌学校的录取率这么低,我还是觉得家长还是要理性地去选择高考的路径,去思考一些更广泛的升学的道路,把自己的孩子按照一个比较有把握的轨道培养到世界精英人才的道路上去。

  主持人:没错,听您刚才所介绍的内容,我想大概这个里面有两点是需要家长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说,虽然学校扩招,而且录取的比例也上升,但是对于北上广的孩子来说,对他们来说是好的,对于其它省份的孩子来说压力一样是很大的。

  刘煜炎:对。

  主持人:第二点就是您说过的,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规划之路其实是有很多的道路可以去选择。

  刘煜炎:对。

  主持人:不仅仅是国内的高考,也可以去选择一些西方,像您刚才介绍的A LEVEL,以及像其它的AP一些道路,去让学生有一个更顺利、更适合的升学之路。

  刘煜炎:对。

  主持人:像您之前是经历过国内的高考,也经历过西方的国际教育,您是否能介绍一下这两点之间的差别吗?

  刘煜炎:对于中国的高考来讲,中国的高考强调公平性、统一性,属于全国同样一个考试时间,都参加的话,大家都按照同一个标准来排分数,这样一个升学道路,在资源的选择上也是一条,叫历史性的资源选择,就是说你的分数高的就先选,选完了之后分数低的再选,这样一种高考制度,打个比较,有点像是我们有一群人摆成一字形的长队,我们去通过一个关口。

  主持人:一个关道。

  刘煜炎:对,如果前面那个人挡在我前面,我就算再有本事,再想插队,再想超越,我也做不到,因为国家的法律和体制不允许我这样做。所以,这是有点像一个独木桥的道路。但是如果是西方国家的高考的话,为什么我给我儿子选择西方国家的高考之路来去参加A LEVEL的考试呢?是因为剑桥大学录完之后,录别的大学,一般是所有的学校你可以同时申请、同时选择专业。

  主持人:同时排队。

  刘煜炎:同时排队。就是你相当于是把一个队可能变成了大概一百个甚至是一万条队。如果你选择的专业和这个大学出现在5、6个国家当中,你基本上可以把这条队排成了一百到三百条队的状态,当然一般大家不会选择这么大的一个范围。所以说是一个多通道的平行的竞争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以通过选择专业来跟别人进行差异性竞争,就是说专业上来讲,他们是按照大概30、40个学科,每个学科中选3科来决定自己的升学道路。中国的考生过去是只有文理两条道路,文科或者理科,剩下的就是按照分数来排。所以这样的一个选择就比较少。所以,如果把西方国家的考试拿来再算的话,就相当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专长去跟别人的专长相比较,虽然都是比的专长,但是此专长不等于彼专长。可以说如果我跟一个艺术生比较的话,他可以比他的艺术,他自己的艺术很好,我就可以比我的理科很好。我们如果要都是念剑桥的话,我可以是理科很优秀,对吧,我可以进剑桥,那么那个同学是艺术很优秀,他也可以进剑桥,而且我们俩的考试是完全分开的,因为我们只需要选三到四门科考试,我选数学、物理、化学,再加一个高等数学,他可能根本就不会选理科的考试,选艺术、艺术史、中文,一些特殊的方向去考试,所以他可能也进剑桥大学。所以,他从专业上也做了一个区分,不光是学校是凭申请的,专业上面也是大家可以躲开对方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跟别人的优势去比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还有就是它不是一次赌人生的一个道路,说我今年考不上那么我明年就没有机会了,明年还有机会。而且明年的机会可能会更好。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高考是今年考完之后,这个成绩不管用了,明年要再考的话就要重考了。好的成绩不能管用,还可能考出更差的成绩来,你只能指望自己下一次考试要比上一次好。但是西方的考试都承认,你过去考的成绩如果是好的话就留下,你不需要再对那个好的成绩再进行重新考试,你完全可以对你过去成绩考的不好的考试,你把成绩再加强,加强之后再来用。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永远都可以去对自己的缺点进行修正,对我们已经占据优势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放下,我们的负担就不重,我们的压力就不大。所以,如果我在6门科当中,我有三门科已经很优秀,那我只需要加第四门科就足够去申请剑桥了。如果我不申请剑桥,我去申请的是帝国理工、伦敦大学,我可能三门成绩就已经够了。如果我这三门成绩有不好的,我可以放下好的两门,我再考第四门去替代那个我永远都学不好的第三门,或者我再去继续学第三门,把第三门成绩刷上去也可以。所以说它有多种置换的方法。换句话说,我们把考得好的成绩留下,把考得差的成绩给用另外一门科置换,也可以通过复修这门科来提升,这样等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不会觉得我们的升学压力是一次赌博,而只是一次修行,是一次我们的计划,不断地去补充自己的短板,不地进步的一个过程,这更像人生,不像是一个赌场。

  主持人:没错。听您说到这里,我觉着国际教育这个道路确实是对广大学生适用都是很强,他不是用自己的短板去和其他人去竞争,而是用自己比较擅长的那样一个方面去竞争。这就让我想起了之前很流行的一个木桶效应,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之前是说一个人他就像一个木桶,这个人他的短板在哪里,他的境界就在哪里。但是如果是走国际教育这个路,他的长板在哪里,他的境界就在哪里,是这样一个道理。

  刘煜炎:是,因为当你去竞争世界最好的大学的学业机会的时候,你用长板达到那个平台,你将来的工作也是用长板去完成你的工作,对吧?不是用你的短板去工作。企业界不会用你的短板,一定会用你的长板。

  主持人:没错,确实。像您刚才也说到,像在念国际教育的时候,您是可以自行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今年有一个新闻,像江苏省高考状元,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刘煜炎:听说了。

  主持人:她就是我觉得很可惜的一个例子,她是什么情况呢?她是总分是江苏省第一。

  刘煜炎:文科的。

  主持人:对,语数外三科总分也是江苏省第一,而且她是总分430分,总分480分,她答了430分,完全这个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的,但是就因为她的某一个小科没有达到A+,她是历史才B+,所以就导致了遭受很多这种顶尖高校的拒绝。这个还是蛮可惜的。

  刘煜炎:我觉得拒绝她的理由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像高校的话,如果我是高校的招生官或者高校的校长,对于像清华、北大这样非常顶尖的大学,他希望未来他们的学生毕业之后,未来具备的是在未来的社会成功的机会,未来社会的成功机会一定是一个理性思考的人,一定是一个会批判、会创造的人,而就考文科,再加上一个历史,所以我认为这个学生被拒绝的原因是因为她没有考物理,没有考化学,她的理科成绩、逻辑推理能力不强,所以他们就用历史考的分,差的分数就找个理由把她拒掉,我推测;你看你不考物理,你不考理科,那我就不容易找到一个理由把你拒绝,居然你还考了一个历史B+,那我就拿这个历史的分把你拒掉算了,我推测。我要是大学校长,我当然希望招到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一般来讲今后的优秀学生应该是要逻辑思维严密,不仅仅是文科的记忆知识体系发达。

  主持人:更要有一些批判性的(思维)。

  刘煜炎:实际上我们要反思的话应该反思这个家长他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的时候,把学科的平衡放弃了。在于中小学阶段,并不需要孩子们过早地去为了考试的容易性,尤其对女孩子,为了考试的容易性,就去选择了偏文科的所有专业、所有的科目,应该是文理平衡,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的竞争优势,应该是鼓励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偏向于理科嗜好。如果他们的职业是文科,那倒没关系,他们喜欢文科,就是用理性思考去干文科,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用文科思考干理性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要从修养的角度去培养学生,不要仅仅是从分数怎么考得更高来(培养)学生。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江苏那边高考制度的安排,应该出现的一些偏差,让学生、家长抓住了一些好考的科目去出高分,但是他们忘记了理科招生的规模要大得多,是77%点几,文科的招生规模只有22%点几。所以说家长们就忘记了文理招生的比例,可以这么简单讲就是二八原则,就是说大学里头招文科学生的机会只有20%,招理科学生的机会有80%。家长们在鼓励孩子在初中、高中、小学就放弃理科的情况下,一定要记住我刚才说的话,现在不是80%,现在是78%,78%到80%还差2个百分点。所以,照着这个继续下去的话,我记得我那个时候申请大学的时候是60%多,就是说理科是60%多,文科是40%左右。后来到我离开大学,我开始工作的时候,读硕士、博士的时候是30%对70%。今年我了解的数据,全世界文理的比例是75%到78%比22%到25%。所以,我预计今后的比例应该会走到“二八原则”上去。所以,提醒家长们在选择文理方向的时候,尤其是在高中、初中期间的时候,千万不要鼓励孩子,他不喜欢文科就放弃文科,不喜欢理科就放弃理科,应该平衡修炼。而且特别要注意比如不要放弃理科。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您对咱们广大家长的建议。想问一下曾雨萱同学和雨萱同学的妈妈,您们对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看法吗?比如像刘博刚刚所提到的学校是培养孩子的素养,而不是说只为了那个分数,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您对这个高考和这个国际教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做一下分享。

  郝玉梅:其实我们当初在初中毕业以后选择高中的问题上,也曾经有过短暂的纠结吧,究竟是参加国内的普通高考还是选择出国留学这一条路。由于她爸爸先前是有出国留学的经验,这个经历也告诉我们早一些送孩子出去留学,希望孩子在国外读大学,不是走高考这一条路,然后我们就是在学校给的招生报上偶然看到了刘博的康福学校。我们当时是被这个学校的成绩震惊了,因为当时我们对康福是没有任何了解的,也没有任何方面的听说,但是看康福的升学成果,大部分是世界百强,还有牛(津)、剑(桥),所以我们觉得“哎呀,太让我们震惊了”。我们就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刘博进行一次面试。通过这次面谈和乐乐在学校的一次试听课,我们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学校,然后走上这条出国留学的道路。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是很庆幸的,就是让乐乐有机会在康福读书,锻炼了她这种学习能力,最后凭学校和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剑桥的无条件录取。

  主持人:很优秀了,也再次恭喜您一下,选择了康福,选择了刘博,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也非常正确的决定。

  郝玉梅:是的。

  主持人:雨萱同学,您觉得在这两方面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呢?

  曾雨萱:我觉得在康福学习真的是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我第一次去康福听那个试听课是一个物理老师讲的物理课,然后当时不是所有同学都坐在那儿直接听老师讲课,他们是分成大概四个人一个小组,有四五个小组,他们小组讨论,然后得出问题的答案,然后请同学上去给所有同学讲题。我就觉得这种模式特别得新颖,不像我在之前学校就读那样子的。然后我进入康福以后,发现大多数情况基本上都是同学授课,然后加小组讨论这种模式,我们班也是有4、5个小组,然后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提前要预习那个学案,然后给小组其他同学基本上都弄明白,然后给班里的其他同学再讲一遍,这样我们就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我们还知道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一步步推导出来的。然后老师就是一个引导的作用,然后补充我们没有讲完的知识点,我觉得特别得好。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听您这样讲,确实这种上课模式其实很像西方课上的一些模式,它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一些合作能力,当然这个里面就互相给讲题,也培养了一些团结合作以及领导力,确实是很好的一次课堂模式。但是刚刚雨萱妈妈有说过,当初在看这个招生简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犹豫很多家学校。

  郝玉梅:对,一是因为就是我们没有提前找学校,是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我们想着等中考成绩出来以后,相信有一些学校她是可以达到要求的,所以并没有着急先选。那么在中考成绩出来之前,我们看到了这份招生简章之后,对刘博有一种个人的感情上的尊敬吧,因为我是第一次听说是剑桥的博士来做一个校长,然后还亲自给学生讲课,又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她爸爸看到的是这个学校的后劲,就是有很多当时学生是没有申请到牛(津)、剑(桥),比如考上了UCL或者是杜伦,但是他们经过三年的本科学习,还是考上了牛(津)、剑(桥)的博士,升为研究生。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学生肯定在这个学校里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而是学到了一种学习的能力,我们特别欣赏孩子能有这种能力,就是为你的孩子以后的后半生是加了一种动力的。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没有看其它的学校,毫不犹豫地就来了康福。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但是像您所说的这种情况,前提是在于雨萱同学,她自然就是很乖的一个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再一个就是这些学生他们很有后劲。

  郝玉梅:对。

  当前形势下如何给孩子选择学校和路径?

  主持人:正印证了刚刚刘博说的学校培养的不是学生的分数提高,而是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素养。但是像广大家长,他们不会说一上来就只看这一个学校,他们还是会经过多家比较来去为孩子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遇到这种情况,刘博能否给我们家长和学生介绍一下,在这种形势下,这种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到底要怎样去原则一个学校?怎样去给孩子规划呢?

  刘煜炎:其实家长和学生他要选择学校,主要是要先明白自己要要什么。因为你要没有明白自己要什么的时候,你选择学校的时候,你就容易看表象,看别人的一种介绍和宣传上的一些引导,你就容易会被误导。但如果当你明白了你自己想要什么,孩子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坚定。所以,我们在谈孩子的求学选择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立这个孩子他将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认真地沟通,还要对未来进行比较周密的分析,再去理解未来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现实。就像我刚才说的,像浙江、江苏还有山东,这几个地方的高考改革,改完之后有一种什么倾向?好多学生他在初中和高中期间就不选择理科了,尤其是逃避物理,因为学物理难嘛,结果就只有3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选择物理,初中就不选物理了,高中也就更不能选物理了,这样就等于失去了很多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在规划学生,这一次我在定义我们学校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就像刚才这样,我把握了这么一个,就是将来的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认为将来的社会更需要理性思考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强大的、逻辑推理跟创新能力比较强大的人才,而不是需要你会记忆、会背诵的人才。所以,我们把大学的方向定义在了办一个为学生将来有核心竞争优势,从事科学的、高科技的、工程的、计算机内的这些智能行业的工作来准备,而不是为他去从事一个文秘的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做准备。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定义在一个为高端的、高智商的劳动,高创造性的劳动做准备。

  我觉得家长们也应该这样来安排,尤其是父母是大专毕业的这样一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过去大专毕业的话,你可能当时上大学的学校现在都变成985了、211了,或者变成至少一本。所以,你都上了中国的一本,你的孩子再去上中国的三本就没有必要,你就要按照一个更好的、更高的标准去规划。所以在规划当中就要想好了孩子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怎么定呢?有三个建议。一个就是一定要选择孩子的核心优势和兴趣爱好所表达的这个意向。如果他的核心优势在哪里,我们用他的核心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立足基点。另外,有时候我们的核心优势不一定覆盖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那我们就用他的兴趣爱好来去覆盖社会发展趋势,这是第一种考量,就是考量孩子本身的优势。第二,考量他家庭的优势。这个家庭希望他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家庭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来作为一个选择,就是家庭的核心竞争力,加上家人的势力覆盖范围,作为孩子将来的一个选择的基点。再加上我们去考量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以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为一个大的范围,然后再看看现在当下的趋势。因为未来趋势的发展是一种推测,它到底实不实现也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有当下的一个立足点,就是这个未来发展趋势,现在已经是不是有苗头,尽管它不是占主导优势,它是不是在增长,这就是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增长、最强劲的,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当下增长最强劲,未来社会的核心行业。这样的一种主流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我们要为孩子规划的一个未来的职业和未来的生涯,去把这三个选好之后,我们再来定义国内还是国际。其实我对于国内、国际这个事情,家长们有纠结,我不纠结。因为我觉得我们要发展孩子的话,因为国内的教育机会,进985、进211的机会,进清、北(的机会)就太少了,但是我们又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跟清、北相当的学校,那就只有去竞争国际名牌大学了。因为中国的大学能够进到世界100强的只有5所,有时候只有2所,有时候只有5所。就按它最大的推测来做,也就只有5所。所以我们要想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出息,我们就要让他去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我们以大学的资源来安排的话,大学的资源、大学的同学、大学的实验室、大学的教授,这就代表了国际水平。所以说我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教授队伍、科研条件和同学对你的学习、熏陶,自然能力就很强大。

  另外,我们也看到国外的大学和国内大学的一个区别,国外大学是考进大学之后要玩命学习,那中国的大学是考进大学之后要玩命地去玩,这两个差异太大了。一个是玩命地学四年,一个是玩命地玩四年,这种情况一对照的话,我们就知道一个孩子要到大学之后要玩命地学四年,和一个孩子到大学之后要玩命地荒废四年的话,那我们肯定应该选择去努力学习四年。所以,我们也不能够等待教育制度改革,使得大学变了,说等到我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教育制度就变了,教育体制就变了,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先做安排。所以说国内和国际的选择是没有争议的,应该选择国际的多通道的、多元的发展,就像刚才我们前面推断的一样,这个道路就选定了。

  第三点,我想请家长注意的是,在选进了这么一个发展方向之后,还有不同的课程体系能把孩子准备到这个国际的名牌大学去。这些课程体系一般来讲所有的课程体系都有可能把你的孩子准备到世界名校,但是要看几率,几率有多大,哪个是主流。把孩子准备到国际名牌大学读书的课程体系的主流是有三个,一个是A Level,一个是AP,一个是IB,这三个。按照考生的多少跟覆盖国家的多少来排名,A Level覆盖的国家最多,人数也是最多。AP的话次之,大概已经不相上下,AP、A Level的考生人数基本上是等价了。但是如果把这两个考生人数拿来跟考IB的学生去比较的话,结果发现考IB的学生只占他们这两个加起来的5%都不到。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局势你再去看,那应该要选AP或者A Level才是合适的,学IB的话不是主流。你看原因就知道,再往下针对原因,发现IB是一个偏文科的考试,对吧?AP 、A Level是一个文理都能包容的,文理更能够交叉的考试,这也是中国高考的改革方向,就是将来它要实现文理交叉、文理艺交叉都可以,实现交叉学科学通了之后的一个创新。

  所以说我们对孩子的规划就应该规划成为一个未来是以理科素养为依托,以世界上未来的好的行业、创新的行业为一个目标发展方向,选定一个A level或者是AP的教学发展道路,最终以这样的成绩,以AP和A Level的成绩去申请世界名校,再辅之以综合素养,就是自己做的活动、参加的科研、参加的社会实践,综合素养来去做申请,这样就考进世界名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基本上是考进中国的985、211的(几率)的几十倍,不是一两倍,是几十倍的机会。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像刚才刘博提到了比较重要的三点,其中一个是学生他个人的一个学习和人生的规划。第二点是学生他在选择国家的同时要怎么去选择一些课程。第三点是要怎么样去选择学校。对于这三点,雨萱同学的妈妈,您觉得有没有哪些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郝玉梅:因为就是在来到康福之前,我对这三个体系的课程是没有任何了解的。进了这个学校之后,我发现了这所学校跟其它学校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在高一年级的时候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AP课程,AP是美国大学的预修课程,她在高三的时候才开始分清方向,那么你如果去申美的话,可以继续AP,如果申英的话,可以继续选择A Level课程。这样的好处就是曾雨萱在康福的这三年里既考了AP的成绩,也考出了A level很多科A星,对于她申请的时候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无论她是申英还是申美,尤其是她的AP成绩对于她申请剑桥是给了一个很大的砝码。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她在康福里边受益最大的一部分。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像很多学校它可能只会有AP或者A Level,为了让学生更专注于某一科,但是康福它是既有AP也有A Level这样的课程,所以它不只是通往国际教育的路更宽了,而且还给了两个非常宽的路。

  郝玉梅:对。

  主持人:雨萱同学你有没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有关课程或者是个人规划,以及学校选择呢?

  曾雨萱:我觉得我们高一是所有同学都要必须先学几门AP课程,然后我觉得这几门AP课程,包含了物理、微积分,然后这两门基础课程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因为A Level也有这两门相关的课程,你了解了物理和数学的思维,你学起来就更加得轻松。然后AP和A Level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是,因为我都学习了,AP我认为它的知识面比较广,然后A Level它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深。A Level最高是A星,然后是A、B、C这样往下排。A Level拿到A星其实是比AP要拿到5分要困难一些,因为它要取得总分的90%。然后AP的话是分一二三四五这五个等级,你拿到三分即以上的有效成绩就可以申请大学。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像您刚刚有和我们分享过,您是体会到了公立学校的教学方法,也体会到国际学校的教学方法,同样也已经经历了AP和A Level不同的课程怎样的学习,以及分数。能否再分享一下您觉得剑桥的录取和面试,和其它学校有什么不同吗?

  曾雨萱:我觉得剑桥和其它国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一个面试,然后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可能会问你一些专业相关的知识,或者你个人文书上所写的内容,然后你需要进行作答,尽可能地展现你自己的思维或者是你平时的爱好,怎么研究学习方面的东西。如果面试官觉得你适合在剑桥大学他们学院或者是他们专业进行学习的话,你就会拿到一个预录取,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其它的条件,比如说A Level或者是雅思,才会收到无条件录取。

  应对中国高考改革应该有怎样的策略?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这样来看的话,您能拿到无条件录取真的是非常优秀了,雨萱的妈妈,也非常感谢您培养出这样一个学生。那么刘博这边,既然咱们已经谈到了这个课程的不同,那像您刚刚有提到说咱们的高考会有一些新的改革,比如说取消一些文理的区分,文理混搭,您觉得这样的一个情况怎样去看待?

  刘煜炎:对,其实中国的高考也开始在逐渐地吸收英美高考的一些优点,同时也保持了中国教育的一些优势。比如说英美的高考可能是选择性太大,考的科目备选的科目太多,学生选起来会麻烦,同学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他们选的时候就会困惑,家长也会有迷茫。所以说它的选择太多也不好。没有选择也不行。所以,中国的高考改革应该是在英美多元的选择当中给了一个折中,不是像英国和美国那样选择的科目有的几十门,但是它给了十几门,这样一个选择来供学生去选用,也包含了多元性,我觉得是一个迈向更自主的、学生更自由选择的一个中间步骤,我觉得以后它可能会更迈开步伐,是吧?这个选择当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文理分科,就是说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先划分成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你可以选物理,但同样还可以考艺术,可以考历史,这是不同的,你可以考地理,你也可以没有选择历史,你还是可以去到历史去读书,就是它把文理科打开了,能够实现学科的交叉,因为你有三次机会来实现选科,第一次是必选,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是必选。第二是你选一门,最后再选两门,这样就等于把学生的选择性更多地还给了学生,但是也没有那么多的选择性。所以说在高考的改革过程中,家长和学校也没必要为那么多的师资、为那么多的选择性焦虑,但是又给了选择。

  所以,今后的方向可能是有更多的交叉性的学生出来,假如有一个学生喜欢艺术,又学了物理,然后他可能又学了文科的一些政治、经济这样的东西,加起来可能会更容易推动中国出更好的人才,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这个很好的开端的话,也看到了一些很不好的家长和孩子们的应用,就是他们把应试主义还是用到了极致,就是他们还是用这个选择性,还往文科的偏向去偏。我的孩子小时候记忆力很强,又是女孩子,所以我让她从初中就开始只选文科的课程,因为初中也有一个中考选择,然后高中的时候就是更只能考文科的课程,这样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所以我在这里再次重申,家长不应该过早地去让孩子只修文科,而失去理性推理逻辑的能力,让孩子们将来就在社会上去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任何优势,只能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

  我相信随着中国高考的改革,很有可能中国的高考会拿西方更多的优点,给家长们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当中,我认为从家长的角度上看,还是要从升学的激励上去把握,去更多地让孩子保留将来能够升到理、工、农、医还有计算机、信息专业这样的专业上去,这些专业将来会在长期未来的社会中具备极大的就业空间,而过去的文秘那一类,会计类的专业可能都会被电算化,包括口译员都会被电算化,利用电子设备来实现口译。所以说我们过去的语言翻译专业和很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还有播音主持,这些专业都可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被机器人取代,也要提醒家长们在选择孩子就业方向的时候,安排学业路径的时候要考虑远期一点,考虑深度一点,不要短视,不要光看眼下的分数和学习的困难。

  还有一点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家长们往往看当下的几个月的成绩就决定孩子的未来不适合干什么,这也是错误的。所以说我在这个学期当中,我看到我的儿子物理成绩很落后,就妄下结论说这个孩子今后不适合学物理,这也是错误的。因为他今年的物理成绩落后,很有可能他明年就好了。他今年的不用功,可能明年这个成绩就改了。所以,一生有很多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他迷茫的时候,比如说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成绩就很糟糕,大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就很糟糕,跌到很悲惨的状态,到大三、大四才追回来。所以说人都会有一种波浪起伏的挫折,人生是要经历挫折。

  主持人:低谷期。

  刘煜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成绩有挫折,就把他看死了,觉得他没有空间、没有希望,就不适合学什么,不适合学什么,这个结论下得太早了。对,应该还是坚定不移地按照孩子的兴趣,按照孩子将来的职业,按照将来的事业去规划他的发展方向。就算是我们要想去成为物理学家,但我平时的物理成绩一直都不好,也不要放弃,也许多坚持两年就能够当物理学家了。这是我给家长们的一些建议。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听您的介绍,感觉到在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希望的。

  刘煜炎:对。

  主持人:家长不要轻易地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像您刚刚也有提到过,高考的文理科是逐渐逐渐地会弱化的,它更加强调的是文理综合到一起。

  刘煜炎:因为创新往往是发生在一个交叉学科。

  主持人:家长可能有一些会为孩子走一些捷径,比如说像孩子哪一科学得好,哪一科分高就去选择哪一科,但是他们恰恰也忽略了一个道理,忽略了理科的重要性,如果一直学习文科的话,可能孩子会缺少一些更加理性的逻辑和更加批判性的思维。

  高考没有考好,还能改道吗?

  主持人:今年高考的分数已经陆续出来,而且高校的一些通知书在发放了,有一些家长可能还会有疑惑,我们家孩子没有考好,考上的学校我不想去,怎么办?

  刘煜炎:高考的这个分数差了怎么办?

  主持人:对。

  刘煜炎:高考的分数差的时候,比如说你的高考分数有400多分,就算是复习一年的话,高考复读,我觉得有可能涨50分,但是说一涨涨一百多分估计有点难度,因为过去你肯定也很拼命地学习,也很刷题,你按照原来的老套路去走的话可能涨一点分,但这也不至于自己有多么得光彩和多么得有把握去获得这个机会。所以,过去我给家长们有一个建议,在我们早期办学的时候有一个建议,当我们的高考成绩落后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改道,改一个道路来去重新去规划自己。说明你那个道路走错了,比如高考只考了400左右,甚至考了500左右或者说考了600左右,但是我觉得我所达到的重点院校的档次和专业不适合我,我本来想学计算机,但是计算机很抢手,我600出头的分数没有进到我想要的计算机系,完全可以放弃国内的高考去走国际的高考,去达到自己最想上的计算机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我们过去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些同学,分数最高的例子当然是考了640多分,但是没上清华,以为能上清华,上不了清华,上清华材料系上不了,他就放弃,然后去跟我们来念A—Level和AP,完了以后他考到帝国理工去,在帝国理工毕业以后去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去读博士,从事材料科学、分子科学(Molecular science),这样的案例,全额奖学金的博士,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如果他当年真的被清华录取的话,那很有可能去不了哥伦比亚大学,去不了芝加哥大学去读博士,路径就不一样。

  还有一个分数比较低的例子,他当年的高考分只有400出头,只能上个三本,江苏的一个学生,他的爸爸咨询另外一个我们的一个同学的家长的时候,他爸爸说我有两套房子,我到底是给孩子留一套房子,还是我给孩子送到世界名校去。这个爸爸讲了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同学的家长,我们的学生家长给他讲了一句话,对他振聋发聩,他说如果你的孩子有出息,你给他留那个房子他不需要。

  主持人:没错。

  刘煜炎:如果他没出息,你给他留一套豪宅,他受不起,因为他没有养这个房子的能力,他也只能把这个房子卖掉,早晚是一个卖。如果他想去读书,缺学费,你的收入不高,为了供孩子读书,需要卖了这个别墅的话,那你把这个别墅卖了去供他读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迟早是卖,现在去卖了去读书,比将来他没有出息卖了去养活他要更有意义,是吧。那么家长立马就想通了,大概就选择了这么一个道路。今年这个孩子就获得了博士毕业,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从高考过后到我们学校来读书,读了两年之后,他考到巴斯大学去读巴斯大学的数学系,数学读完之后,他去了伦敦的ctiy的地方读了一个工商类管理类,然后他又读了一个物理类的博士。

  主持人:还是理科。

  刘煜炎:最后又回到物理系,读了一个物理学的博士,在商科和数学、物理专业做了三次调换,而且还很顺利地读完了,完成了学业,今年拿到了博士学位。

  主持人:很厉害。

  刘煜炎:今年他准备要申请的是物理跟数据的一个应用,去做人工智能方面,叫数数据分析。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听您说完之后,确实高考它并不会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如果说高考之后你的分不够,你的分太低了,又不想让中国那些比较不好的大学,二本、三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国际教育的道路,去重新塑造一下你的人生,说不定就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刘煜炎:往往在过去计划道路上的一个失误,可能是上帝在提醒我们应该改弦易道,去追求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给孩子多一个选择机会,不要禁锢在一条路上

  主持人:好,感谢您今天的分享。在最后我们有一个问题要向您们请教一下,面对广大的网友和观众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比如说升学的规划、学校的选择、国际教育之路的选择,有没有什么给大家好的建议分享呢?刘博,您先来。

  刘煜炎:我建议家长们只要您的孩子他有志向,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是那么紧张,我觉得在不考虑经济条件和偏见的情况下,求学道路来讲,当然要把世界所有的教育资源,它的优势都拿过来,为我们的孩子发展所用,这才是一个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态度,而不要去简单地去被中美关系、中英关系和中国跟世界的关系所左右,而忘记了要发展孩子,利用全球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的这么一个思想,要看远一点,要看本质一点。

  主持人:眼光放长远一些。

  刘煜炎:对,而且还要看透本质,不要看表面现象,不要人云亦云。

  主持人:感谢您。雨萱同学是否有什么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曾雨萱:我觉得同学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规划,你先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然后决定自己什么时候要考出哪几门成绩。因为AP考试是一年一次,A—Level是一年两次,所以要把握好这几个时间点,做出比较好的规划,然后等你拿到大学的录取或者预录取的时候,你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条件的部分,然后直接拿到录取。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雨萱母亲呢?

  郝玉梅:我想和在座的各位有高中生的家长们分享一下,就是不要过早地把孩子固定在文科还是理科,给孩子下一个定义。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我希望各位家长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尝试学习各种科目。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在学校给他一个学习能力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提高分数的机会。那这样的话,你的孩子除了高考以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一帆风顺的,就是面对各种困难,他有能力去担当。所以,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会给一个孩子提高他各科学习能力的兴趣。所以,希望各位家长能给孩子多一个选择的机会吧,不要禁锢在高考这一条路上。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咱们今天本期《国际教育大咖说》就要结束了,在此也再次恭喜一下雨萱同学获得剑桥大学的录取,也恭喜康福国际,据说今年是剑桥大学录取率在北京市最高的,10%对吧?

  刘煜炎:差不多,申请者当中占到10%,凡是申请英国的学生。

  主持人:真的是比例比较高了,也恭喜康福国际,也希望之后刘博和各位优秀的毕业生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国际教育资讯。谢谢大家!

  郝玉梅:谢谢大家。

  刘煜炎:谢谢主持人,谢谢观众。

国际学校网《国际教育大咖说 - 从高考录取到多元教育机遇》原文地址:https://guojixiao.com/z/3549.html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国际教育大咖说 - 从高考录取到多元教育机遇】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国际教育大咖说 - 从高考录取到多元教育机遇〗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3549.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