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我要做研究”系列讲座报告
他山之石——记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我要做研究”系列讲座报告。近日,我校举办了“他山之石——高一年级‘我要做研究’”系列讲座。讲座由王小艳老师主持,分别邀请了来自高二的学长为初探课题的高一同学们介绍了各自的经验,旨在以往届优秀课题为例,在社科类与实验类课题中均能给高一同学们极富价值的参考。
第一组是赵予晨和于凡非同学“通过上博馆藏玉器,探究商代晚期到两汉玉器兽纹演变”的课题。他们提出,在构思课题时要考虑爱好、专业等,最后决定研究领域。社科类课题固有成本低、着手难度低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主观因素影响过多等难度。可以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做好实地拍摄与现场笔记,用表格整理信息,同时多找老师沟通改进。
第二组是徐自立同学和宗祖亦同学“电池剩余电量的测量”的课题。他们介绍了选题原因,即保护环境与增加便捷度。宗社亦同学讲述了课题制作流程:先提出问题,再进行基于数据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列出实验原理并选择实验对象。在进入实验阶段后则需要准备实验器材,解释实验步骤。对于理科实验类课题,他们提出“课题的内容不需要很高远”以及多找老师沟通的建议并推荐了参考文献来源网站,同时他们还送出了对高一同学的美好祝福。
第三组是傅成悦同学研究的“寸草春晖,处处显温情---对上海市家庭隔代教养现状、问题及对策”课题。她提出,社科课题选择可考虑时政背景,并通过文献、问卷、案例与访谈等方法多元收集数据。在遇到收集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相悖时,应秉持尊重事实的态度转变研究方向,跳出固化的思维框,切勿人云亦云。课题应具有典型性,做到广度与深度并举,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城市温度,体会人文关怀。
最后一组是郭嘉容、马子淞、朱博凡、季鑫泽有关“太阳能光伏电板对校园LED屏幕的节能研究”课题,他们的研究目的是保护环境、节省开支。确定了各变量的影响因素与初步实验过程后,他们通过建模与分析数据模型进行对比考察,最后得出实验成果。他们强调了论文需要的逻辑性以及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实验类研究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在公理基础上设计实验,数据资料也应从多方全面收集,以确保准确性。
讲座最后,王小艳老师总结了优秀课题的共性:真实而“接地气”的选题,认真踏实的作风,合理紧凑的节奏。四组学长的分享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开启了设计、完成自己课题的进程!
- 上一篇:上海交大附中IB国际课程中心学生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记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我要做研究”系列讲座报告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记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我要做研究”系列讲座报告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33016.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