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向,言所至”——走进惠立中学部语文课堂
叶圣陶老先生在其《答教师书》中提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这里涉及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两个不同层级,即输入与输出。
这也是惠立中学部语文课堂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方式:输入——理解,输出——表达。输入理解中,如何为学生打好“思维的底子”,形成深入广泛的观点与思考?我们在上篇的分享中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为学生构建共情-思辨的思维模型,以启迪学生形成有价值的思考及发人深省的观点。但观点的产生不能只内化于心,如何将观点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准确表达,以达“心所向,言所至”,形成由理解到表达的完满思想循环,是惠立语文教学的另一大目标。
理解 表达
完满实用的思维循环
在语文学习中,惠立中学部语文教学组鼓励以“4C阅读法”来促进输入层面的阅读理解。籍此,学生建立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观点。
1联系(connection)发现与作者有相似性的经历,同时思考相似中的区别
2疑问(challenge)在阅读中你所产生的疑问,并尝试从书中故事和作者动机的角度进行推测
3变化(change)在阅读中感知人物的变化,进而感知作者情感和想法的变化
4观点(counterpoint)发现作者的观点,并从自己的立场评价作者的观点,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同时,语文教学组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延伸思考,在探究彼时定格历史的同时,打通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与当下现实的连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拓展多元化理解维度,让学生在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时能更加独立与坚定。
拘于彼时成王败寇的局势,掌时局者书史定言,历史洪流中的人物和事件大都已形成定论,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定论被后世掀起,再做斟酌,促成史实更新与世人新知。
在惠立的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视角的转化,通过古今事件的对比和连接,学生在共情与思辨中斟酌观点,亟待表达。
课堂上的一次次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争锋相对,你来我往。问答式或碎片化的讨论往往无法完整呈现学生的所思所想,如何更清晰、系统地表达独立的理解与观点?
七年级的“言志”单元,老师基于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创设出可表达的情境,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搭建创作的平台。
在“跨越时空的相似人生”命题写作里,老师借用一个现代青年的人生故事,串起四首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搭建时光通道,把学生带入诗人的创作情境。比起干巴巴的诗人资料,学生的写作更加鲜活,仿佛把读者带到诗人的时代,亲眼目睹他们吟出诗歌的瞬间。这是真正基于共情的创作,由理解而来,化为真情实感的表达。
以文本理解为基础,进行任务式的引导,并辅以现实事件的迁移与对比,帮助学生完成从他视角到我视角的转化,以形成符合逻辑的论述与表达。
八年级《愚公移山》的课堂中,学生分别从道家视角与世俗(儒家)视角展开对《愚公移山》主题的讨论。在世人的普遍认知中,愚公展现的是一种人定胜天的自强精神;但站在道家视角来看,愚公恰恰是发现了时空是无限延续的,他因此从渺小和短暂里看见绵长无尽的力量,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这两种观点无关对错,只是所处的角度不同。同样的命题放在今日依然有相似的情境—— “冬奥会上,热门选手羽生结弦不断挑战4A动作”的新闻成为了与之相关的拓展材料。
究竟是羽生结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若愚”,还是他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的自强不息?情境框架与愚公移山何其相似,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观点碰撞。
老师通过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将学生打破经典文本“纸上谈兵”的局限中,连接现实,在“经世致用”的情境中开放讨论,以此帮助他们在共情与思辨的过程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表达输出。
课堂中类似的迁移与引导还有很多。
身处网络时代,一副键盘便能针砭时弊月旦社会。深度思考的缺位却容易让情绪表达成为刀剑。当理性思考为情绪所裹挟,“键盘侠”之所谓“侠义”耐人寻味。
托物言志单元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展现出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清高姿态,令学生在研习文章时对他产生不满。钢琴演奏家赵胤胤在《吐槽大会》中一段凡尔赛式的发言同样引来一众键盘侠的嘲讽,这与《陋室铭》产生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由此,老师给出命题——如果你在抖音上看到刘禹锡发表的一段视频,内容就是《陋室铭》,作为键盘侠的你是否会把他定义为优越感爆棚的“伪文艺者”?当学生们以键盘侠身份发表各种吐槽弹幕后,老师让学生从键盘侠的身份中跳脱出来,讨论“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键盘侠”?
显然,看清事实全貌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学生展开了对作者和作品创作背景的研究,最终发现,刘禹锡借"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现自我志趣,是为了以此反击那些一再落井下石、对他欺侮贬低的小人,而非自我炫耀。
颇具时代语境的争议话题的引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上帝视角体验刘禹锡用文学营造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精神,回到社会旁者视角审视时代对个体行为的评判,以及迁移至当下,个体对扎根时代土壤下的精神追求,“你”是怎么看。
通过不拘于文本的主题迁移,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相通的连接,通过深入认知与理解,产生共情甚或是触发自己不同的感想,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而达成多角度、多层次的全局观,形成自己价值观体系内的观点,逐步完成由理解输入到观点输出的思维循环。
惠立一直秉承“思既往,明开来”的理念,语文教学正是要为年轻一代铺设这样一条通道,帮助他们兼具深刻的理性思维与充沛的感性理解,善于独立思考,长于自我表达。他们将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中西文化融通互进的使者,更是世界时局的明辨者与积极变化的推进者。
- 上一篇:一零一中学国际部怎么样呢?副主任蔡蕾带你走进一零一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心所向,言所至”——走进惠立中学部语文课堂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心所向,言所至”——走进惠立中学部语文课堂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20592.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