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师生谈人文教育,怎么理解?
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可译为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学生对人与社会的思考、如何以史为鉴、怎样能够有更为丰富的精神享受,都离不开人文学科的学习。
印度裔美国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中曾提到:“所谓人文教育,根本就是让思想自由地驰骋,自由地放牧。说到底,想要了解一个问题,可以看书,或是直接用谷歌。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数据、陈述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知性冒险,把思考作为家常便饭。”
本期,让我们聆听深国预社科组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声音,看看他们如何解答“Why liberal education?”这一问题。
1 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桥梁
深国预的经济学老师Jordan来自英国,是邓迪大学经济与政治硕士。6年的经济学教学经验与银行的工作经历,使他乐于将经济学与生活相融合,并把对社会科学的热情渗透在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谈起学习人文社科的意义,他分享道:
“人文社科是连接学生与广阔世界的一座桥梁。当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时,他们便做好准备,去应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制定战略并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目标。”
深国预社会科学老师Richard是一名社会学家,拥有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以及全球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学位。他做过记者,也当过导游,丰富的社会阅历使他形成了“研究指向”和“实践导向”的教育理念。
“人文教育无法一蹴而就,它是润物细无声的,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它是调剂生活的必需品,这些知识会伴随我们一生,也往往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教授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事实与常识。基于现实生活的人文社科学习,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比如,我们要画一幅画,如果没有人文修养,就没有可表达的精神内涵;当我们要做项目研究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无法将研究进行下去。”
G10的Sharon Qu是一名热爱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同学,深国预的人文社科课程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还引发了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此,她还在校内创立了人权社和文学社。
对于深国预的人文教育,她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人文社科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了解周围的环境与社会。掌握的信息越多,就意味着我们对于偏见和差异的包容性更高。在深国预,英文语境下的社会科学的学习也为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相较于学习学科知识本身,这些课程也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当我们看待新闻事件的时候,不会被舆论牵着走,而是具备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我想,这也许就是人文教育的意义。”
Sharon坦言自己未来的意向专业是性别研究,这是一门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视觉艺术、哲学、历史、人类学、语言学等的交叉学科。它对研究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而在深国预课堂学习的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焦点小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均能复用在相关项目的研究及学习当中。
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数门学科的集合,更是提升生活幸福感、建立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 突破学科藩篱 切中现实问题
“学生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我列举的真实案例和数据越多,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越高涨。当我教授了一些研究方法后,他们便可以找到想要的任何信息、独立研究出诸多问题的解答。我很惊喜,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准备好接受大学阶段的学习了。” 经济学老师Jordan如是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深国预人文社科课堂的特点之一。
G9的同学们最近在研究题为“Migration and me”的移民相关课题。作为深圳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是鲜活的“移民”案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父母进行访谈,并记录下对于移民问题的看法和感悟。
“人文学科的学习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在这个专题研究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访谈的研究方法,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某个移民现象背后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个专题研究还促进了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深度沟通。”Richard博士向我们解释这个项目研究背后的意义。
G9的Beryl Wang同学在研究了这个专题后,兴奋地向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我研究了家人的移民史,没想到他们那一代对深圳如此向往,奋斗历程如此坎坷。与父母的访谈让我得知了他们移民的背景和动机,其中包含一些自愿和非自愿的因素,其中的非自愿因素是某些情境下不得不做出的抉择。和父母聊了一个下午挺开心的,以前这些经历从来不会被拎出来单独讨论。”
3 做真正的世界公民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我们启发和启蒙,致力创造和传播创新、严谨、与社会相关的知识。不但为社会谋福祉,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资料,改善社会。”
当我们开始学习人文社科,我们也在学习着关心社会、关爱身边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思辨能力和社会科学知识使我们能够观察社会现象,尽一份公民责任。
Jordan老师说:“社会科学应该被作为科学来看待。它不是困在教科书中的,不是静态的。它是有生命力的、不断发展的学科,并要求我们不断观察社会、检验理论。随着世界的变化,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也会随之变化。过去两年间,经济学的发展令人着迷,因为全球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我们将世界的变化关在课堂之外,这将是个巨大的错误。”
因此,人文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模式下的“无用之用”,而是成为世界公民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世界公民,与世界上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相互依存,要以批判性的思考回应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思考其中的本质问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参与式、赋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和老师都有发言权,课堂也不是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而是“对话”和“参与”的过程。
12月13日这一天,在深国预历史课堂里,老师和同学们全体站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借此机会,他们得以牢记这段历史,认识战争的残酷、守护避免历史重演的责任。这样参与式的学习,帮助他们形成对生命和本国历史的尊重,也是建立他们的民族身份认同的一步。
正如深国预办学理念里所阐述的那样:“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化视野的世界公民。”人文教育的滋养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 上一篇:山东国际学校申请流程介绍,怎么申请?
- 下一篇:深圳民办学校转公办涉及哪些学校?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师生谈人文教育,怎么理解?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师生谈人文教育,怎么理解?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3588.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