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 国际化学校门户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2022-01-22来源: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手机版
"我的孩子应该练什么项目?我自己喜欢篮球,我是不是也让孩子练篮球?孩子的同学在练这个项目,我要不要让我的孩子也试一试?" "孩子每次训练都不喜欢,我还要让他继续么?孩子练不出成绩,要不要放弃?孩子学业越来越忙,要不要放弃体育特长?"如果您在培养孩子体育特长的时候遇到且纠结过类似的问题,那么张媛女士的分享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12月21日,THSI家委会成员张媛女士,从自己作为一个有专业运动员经历的妈妈,在培养自己孩子体育特长的角度出发,跟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 THSI家委会主席谢磊先生和张媛女士

01不同年龄阶段 体育培养的侧重点

孩子成长的不同的年龄段需要发展的身体机能和心理认知不同,合理的安排对孩子的体育培养,需要从孩子青少年之前开始,根据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来选择项目,遵循"早起步,多尝试"的原则。

4-6岁. 发展身体机能

肌肉耐力、关节和骨骼的发育、心肺功能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无论从几岁开始训练,这些都应该被尽早重视起来。4-6岁是开始发展孩子身体机能的较好时间。从运动项目的全面性、安全性以及现在的训练体系是否成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那么游泳、田径、体操这三项,是在这个年龄段推荐孩子练习的项目。

6-10岁. 发展运动认知水平

运动认知水平包括团体协作和运动智力,团体协作我们都非常熟悉,那么运动智力是什么呢,更细分的话,可以分为记忆力和判断力。运动训练和比赛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判断力非常有帮助。

记忆力是在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以乒乓球运动为例,在训练中他们要重复记住一些比赛、关键球的处理等等,这样的刻意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中也更加得心应手。在一些比赛的关键球中,运动员需要在几秒钟做出判断,在一个压力之下,快速回应很多事情。大脑可以把记忆中相似的信息进行快速比对,然后做出判断。这个阶段,传统的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就比较合适作为训练项目发展孩子的运动认知水平。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10-13岁. 发展运动表现力。

区分孩子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运动高度,运动表现力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运动表现力首先的一点就是是否带着思考来训练。"不带脑子"来训练,就是孩子确实在机械的运动重复训练的动作,但脑子里在想别的事情。有的人一周练10个小时,有的人一周练20个小时,比起时间的堆积,训练效率更应该重视。

运动表现力的第二个层面是在比赛的战术上是否有思考和准备,是否有调动神经兴奋的能力。有的孩子很期待比赛,似乎身边的干扰都不存在,能进入一种超专注状态,有些则不行。这时候家长们需要通过训练了解孩子的身体类型和气质类型。有些孩子打比赛输赢无所谓,好像不好胜。"以我的孩子为例,他游泳练得还不错,但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不喜欢超过别人。有的孩子就是前面不能有人,有人在我前面我就要超过他。但是我儿子就觉得有人超过我也没事儿,我就自己游……但他打网球的时候,就比较喜欢那种我把球打过去,但你打不过来的时候那种赢的感觉。"体育始终是带有竞技性的,想赢才能更尽力地训练,才更容易出好成绩。但家长们应该注意区分自己的孩子是哪种好胜的类型,以便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项目。

好胜的类型可以分为:

竞技型,比如田径、游泳、自行车;

对抗型,比如球类项目;

自我表现型,比如体操、跳水、花样滑冰,没有跟别人比速度比对抗,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美。

有时候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好胜,可能只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好胜。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选择一个孩子比较擅长的项目,有了一定水平取得了满足才会有持续的动力继续坚持,也更有可能出好成绩。

13-18岁. 发展运动成绩

这个阶段决定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别的,是自我管理能力。这个年龄段,孩子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一起参加比赛,需要自己处理很多事情,在这之中锻炼自律、时间管理和正向思考的能力,在比赛的输赢中去锻炼抗压能力、看待输赢的态度,在比赛和运动中收获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02 跨界选材的思路

每一个项目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优势,游泳、田径在体能上的优势,乒乓球等小球运动在思考和判断能力上的优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规划跨界选材的思路。

从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竞技体育渐渐从原来的国家主导向市场主导发展,传统模式下,"早选材,早专项,早出成绩"的方式也导致运动员"早退役"。而现在,张媛女士的建议是"早起步,多尝试,13岁以前不用确定专项。"现在体教融合的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大学生成为专业运动员,省队并入各个体育院校当中,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的壁垒。

在竞技体育学院中,很多都是国家队退役运动员,在这些运动员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不止练习一个项目。有的小时候练习游泳,后来转为现代五项,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从小练篮球的运动员改练跆拳道;体操运动员改蹦床、跳水、艺术体操……我们可以借鉴的是,让孩子从上一个项目中获得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下一个项目中积累更大的优势,不用过早的将孩子限制在一个项目中。

03家长要避免的三件事

1. 不要在发展身体机能和智力的年龄段,过分追求运动表现力

发展身体机能、智力、情商、团队协作等能力是一个"存钱"的过程,而运动表现力是一个"花钱"的过程。只有存得多了才能在想花钱的时候有的花。有些家长会想,什么项目容易出成绩我就让孩子训练什么项目:游泳的人多,内卷得厉害,我就选人少的来,比如马术、赛艇,仿佛练的人少就一定容易出成绩。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我们还是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通过体育给孩子带来什么,以及每个阶段孩子需要什么。

追求运动表现力,就难免会让孩子过早过多的参加比赛,然而这对家长对孩子都是一种消耗。参加比赛,输赢一瞬间,但是却需要花很长时间备战。孩子赢了,家长会觉得,我孩子是不是天才?如果孩子输了,家长会怀疑,还要让孩子训练吗?这种纠结实际上就是对自我和孩子的一种消耗。

2. 不要为了训练忽略兴趣

作为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贪心。不要觉得孩子打得好的时候就怕自己耽误了孩子的天赋,孩子打得不好的时候就觉得是训练量不够……控制自己的贪心,慎重考虑训练量,提高对孩子的容错率。"小时候练乒乓球,我是不喜欢打的。一筐球100个,教练要求按照一定的动作打到一定的位置,打丢一个就会受到严厉的训斥。"这样的训练方式非常打击运动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习一个技术动作,就是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寻找手感的过程,提高容错率,是鼓励孩子积极思考的过程。让孩子关注在我做对的那几个部分,哪怕100个球里只有5个我做对了,而不是让他们不断想"我怎么又错了,我会不会挨打?"提高容错率,鼓励作对的部分,会刺激孩子不断思考和加深对"对"的这个球的动作和感觉,久而久之会提高他们训练的兴趣。

3. 避免重视技术而忽略体能

关节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专项的体能训练能保护人体的关节部位、延长运动生涯,并且让运动员在运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同时还应该注重肌肉的平衡发展。孩子还在长身体的阶段,有些运动是只用左边或右边,有可能造成脊柱侧弯、手大手小,胳膊粗细等等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孩子运动时,尽量从小注意身体的平衡发展。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 讲座现场     04 家长在孩子的各个年龄 能做什么?    

04家长在孩子的各个年龄能做什么?

4-6岁. 和孩子一起坚持

没有一个孩子在经过枯燥的训练之后是不哭的。不喜欢、烦、怕输,都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家长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坚持。如果家长坚持了,就已经打败了很多人。

6-10岁. 和孩子一起讨论

通过训练日记、聊天等方式和孩子对训练进行复盘,对孩子的记忆力和判断力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在讨论和沟通中,充当孩子的心理教练,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以前国乒队的训练馆挂着两幅横幅——"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走出体育馆,又是新的一天"。这也是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的面对输赢的心态。价值观除了输赢的心态,还有跟队友的关系、对自我的认知。我们通过体育培养孩子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10-13岁. 和孩子一起并肩作战

当孩子获得成绩的时候,家长可以表现的疯狂一些,表现的比他自己还要开心。"我小时候打比赛如果得了第一,我妈就会说,哎今天高手都没来,赢也是应该的。看到妈妈一点都不兴奋,我自己的开心也就少了一半儿。我们要知道,孩子获得成绩付出最多的是他本人,我们应该表现的更加疯狂,孩子才能感受到更大的鼓励。"让孩子知道你的成功是来自己你自己的努力。

05运动对缓解压力和防止抑郁的重要作用

学业竞争造成孩子压力过大,产生很多心理问题。防止抑郁不是把孩子放到保温箱里,或者换一个更轻松的学校……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多次小的压力过程中,去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曹燕华在全国比赛的决赛前半小时躺在地板上睡着了,张怡宁在北京奥运会的半决赛用一个"鞋底式"球拍,顶住压力获胜。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压力不比学业压力小。体育运动的好处之一就是能给孩子带来许多测试压力的体验。我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可能从小就开始遇到很多关键球,有赢,当然也会输。有些球甚至关键到可能决定自己将来的运动生涯,然而幸运的是这样的压力是出现在比较小的时候,小压力习惯了,大压力来了才不会被突然打垮。

我们培养孩子练习体育特长,将孩子培养成职业运动员已经很难,培养为著名运动员更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看似这是个性价比不高的工作,但如果这个工作能让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强大的心理,良好的抗压能力这些素质品质,那么它就是绝对值得的。欧美大学在招生的时候看中申请者的体育特长,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需要这些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而是他们知道拥有上述这些品质,对于培养一个人有多么重要,而这些品质,只有在体育中才能获得。

我们在培养孩子体育特长的时候,不是因为运动这件事没坏处就去做一做,而是要知道我们都有能力帮助孩子通过专业的训练成为一名运动员,而运动员的经历本身就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国际学校网《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原文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1633.html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家长研讨会回顾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1633.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