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锐莱普顿周小明 - 根深中华 胜任未来
1月12日,新浪&微博2021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延续“教育的力量”主题,聚焦家庭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众多热点话题,云集200+权威教育专家、学校代表、教育博主等,盘点2021年教育热点,共议新时期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厦门华锐莱普顿学校总校长 周小明以下为厦门华锐莱普顿学校总校长周小明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微博2021中国教育盛典的活动现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厦门华锐莱普顿学校总校长周小明,周校长,欢迎您,首先请您跟网友打个招呼。
周小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周小明:我们学校是叫厦门华锐莱普顿学校,这是一所由中锐教育集团、弘信创业工厂、安踏投资以及特步投资共同兴办的十五年一贯制高端国际化学校,学校引进了英国的莱普顿公学的品牌,强强联合,我们立志把学校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国际化学校。
我们学校坚守的是十六字的办学理念:“根深中华,创新国际,传承至善,胜任未来。”
第一个理念就是“根深中华”。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这是中国灵魂的核心支柱,而中华传统文化又是灵魂之根,是民族之魂。一个中国学生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特色,保留学生的中国印记,才能和其他学生有差异,才能保持国际化持续竞争力。帮助孩子树立“根”的概念,认清自我,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再与他国的文化和人交往是我们教育的第一要义。
第二就是“创新国际”。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创新在引领着时代发展!这也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是平的,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国际要求我们的教育既不是纯中式的,也不是纯西式的,我们需要植根中国大地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校,要做到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实施中西融合教育,萃取中西文化之精华,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理解和全球视野,教育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的眼光吸纳学习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全球技能和全球行为,掌握国际交往技能,提升国际文化素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要创新学习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使其具有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力、竞争力和适应力,从而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根深中华 创新国际”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懂中国、懂世界的未来人才,让学生既出得去,也回得来。
第三个关键词是“传承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我们传承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践行中锐教育集团先进的办学理念,弘扬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嘉庚精神,同时汲取英国莱普顿公学近500年办学经验。与国际接轨,创新国际教育,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广泛而有深度地进行课程设计,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课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丰富的现实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胜任未来的能力。
还有一个关键词“胜任未来”。教育不是只关注当下,而是要关注未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们的教育不只是关注当下,而是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归纳一下可能有五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就是英伦风格。因为我们和英国的莱普顿公学有合作,所以我们是一所英式的学校,在中国大地上办的一所具有英国特色的这种办学理念或者教育理念的这样一个学校,所以英伦风格是我们的第一大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双母语。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双语教学,这个双语教学我们很强调中文作为母语和英文作为第二语言,其实我们更希望他们是一个把英语作为母语来对待,那么这种双母语的教学或者双语的教学。
第三个特点就是个性化。因为是一个民办的国际化学校,我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我们学生的生涯规划到教育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都采用的是个性化发展的培养道路。
第四个特点应该是运动特色。因为莱普顿公学它很重视运动,我们也传承了这样一个好的做法,重视运动使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有1至2项的运动技能,我们花很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灵。
第五个特点就是双轨制双通道。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国际化学校,一方面是国内升学,一方面是国际升学,从幼小初高一体发展,我们是希望学生既能够有机会在国内升学,也可以去面对世界的挑战,申请国外的大学,所以我们采取的是双轨制双通道这样一个特色。
英伦、双母语、个性化、运动化、双轨制双通道,这是我们的一个办学特色,谢谢。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第二个问题,新趋势下国际化教育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您认为?
周小明:其实影响我们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一个影响,一个方面就是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政策的影响,第三个方面是国际形势的影响。
第一个背景应该是疫情影响。我想谈两点:第一是做好师资储备。那么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对国外师资的引进可能不像在疫情前这么容易,而作为一个国际化学校,有优质的外教资源也是我们办学的很重要的一个支撑,所以我们可能是在国内广泛地寻找优秀的这种外教资源。另外就是我们要大量地引进有双语背景的优秀海归人才,这一些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或者留学背景的这样一些人才,那么可以弥补我们外教资源的不足,所以这是我认为的第一个趋势。第二个应该是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准备。就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同的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那么我们随时要做好一个线上教学的准备。所以学校在发展这一个板块的时候,需要从硬件、软件做线上线下教学的两个互相切换的一个准备,那么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就有更高的诉求,这是疫情背景。
第二个背景我想应该是政策背景。民办教育实施条例的出台对我们国际化学校规范化办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想要想把学校办好的话,需要坚守几个东西。第一就是“立德树人”。我们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我想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第二个就是要“本土化”。我们的教育理念甚至课程,国家对教材课程的管控,或者是说监管是越来越强。那么我们从之前课程完全引进,到现阶段的课程融合,我想在未来可能更需要是我们自主创生本土化的课程。第三个就是“规范化”。随着监管的加强,只有更规范地做好我们的招生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办一所优质的学校,才能办一所政府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这样的一个学校。最后我想还是一个特色化发展。第四个就是“特色化”。因为作为民办的国际化学校,我们实际上是公立学校的一个很优质的另一种补充,是给家长提供另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就是需要我们具有比较强的一种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如果我们都跟其他学校一模一样,其实这个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是希望我们办学要有特色化、个性化。
第三个方面我想应该是一个国际形势。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背景下面,尤其是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关系,在这一个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那么在学生留学可能也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认为全球化还是大的一个趋势,国际化也是大的趋势,中西融通、古今融通、中西合璧也是一个趋势。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坚持这种国际化办学,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本土化的改造相应的国际课程,达到我们中西融合的一种教育的目的。
主持人:好的,可以了。请问您认为新局势下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呢?
周小明:我们讲的全球胜任力,其实我们也可以另外一种理解就是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才。其实我们的办学理念里边讲到了“根深中华、创新国际、传承至善、胜任未来”,其实我们就是希望培养胜任未来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具有全球胜任力或者胜任未来?我认为大概是六个方面。
第一是“积极主动者”。我们要热爱生活,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们也要以积极主动阳光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去迎接一切挑战,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发展,拥有内驱力,只有内驱力才是可持续的前进动力。我们也要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坚信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做到终身成长。我们拥抱挑战、积极面对挫折坚持不懈、把努力是成长必经之路,从批评中学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识获得灵感。
第二是“责任担当者”。《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家庭有家庭的责任,在社会有社会的责任,在国家有家国的责任。我们要做一个责任担当者,敢于去承担责任,敢于去开拓,敢于去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家国负责。
第三是“创新实践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只会简简单单的机械式重复工作的人才必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方是当今乃至未来时代的中流砥柱。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批判性思维,甚至冒险精神,学校不能过度规范和压抑孩子,要給孩子质疑的空间和环境。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参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我国著名诗人陆游有一句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实践,是把构想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培养能力,使实践能力成为人的素质之一。
第四是“合作沟通者”。有一句非洲谚语:“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和协作努力。”在未来,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它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Teamwork”(团队合作)是个人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各大企业也是把“是否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招聘新员工的重要考核指标。在美国,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既包括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信、社会适应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也包括与人沟通、双赢思维、共情能力(换位思考)、善于倾听等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孩子合作精神,我们采用项目制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沟通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中有意训练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自我表达与展示的教学环节。同时,我认为共情能力在合作沟通中也很重要,孩子们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合作沟通者一定具有善于合作、善于交流、共赢思维和共情能力等特质。
第五就是“跨界复合者”。未来的世界更需要的人才不只是那些能把一个学科学得非常非常深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学科学好,同时能够与其他领域做一个跨领域结合的人才。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T型人才,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类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较强的创新能力。跨界最高的境界是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能做他人不能做的事。而在未来,跨界复合型人才将在更多的场景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时下各界对跨界复合型人才的欣赏实际上由来已久,早前对这类人才的还有一个类似的定语,叫“一专多能”。
第六就是“终身学习者”。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研究生毕业三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一个知识迭代加速的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我相信,未来时代一定会悄悄犒赏那些终身学习的人。
周小明:好的,非常感谢您周校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周校长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谢谢。
周小明:谢谢。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厦门华锐莱普顿周小明 - 根深中华 胜任未来】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厦门华锐莱普顿周小明 - 根深中华 胜任未来〗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1103.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