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PYP框架下的部编版教材,如何探究式教学?
PYP课程中的精髓,用“探究式学习”一词来概括并不为过。其实,在我们的部编版教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课文的设计和编排方式,是和PYP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困难之一是老师不知道如何为学生设计探究主题和探究线索。
下面我仅抛砖引玉,为大家分享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语文探究式学习过程,希望为各位语文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也期待大家能够提出建议和指正。
三年级作文字数要求在三百字以上,要求掌握清晰的行文结构和常见的修辞手法,而在IB PYP的Language Scope & Sequence中,我提取了以下学习目标:
Learning continuum for written language-writing, Phase 3
1. We write in different way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2. Th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includes identifiable features.
3. Applying a range of strategies helps us to express ourselves so that others can enjoy our writing.
4. When writing, the words we choose and how we choose to use then enable us to share our imaginings and ideas.
从上述学习目标可以看出,在Phase 3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区分文体,并按照写作目的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文体以及相应的写作手法。
由此,我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选出了一部分写景文章,并为学生梳理出三条探究线索:
探究主题:怎样写好一篇写景作文
(使用一定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帮助景物描写更加清晰和优美)
探究线索:
1. 清晰的作文结构可以帮助别人理解我们
2. 写景作文的常见手法可以帮助我们表情达意
3. 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来写作文
教室语文展板布置,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写作支架
选用课文:
第4课《古诗三首》
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6课《秋天的雨》
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第19课《海滨小城》
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其他文章:
《西湖的绿》
《漓江》
其他资源:
歌曲《踏雪寻梅》
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饮湖上初晴后雨》
书籍《名家给孩子的写作课》武汉大学出版社
书籍《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
BBC纪录片《第三极》
BBC纪录片《地球脉动》
BBC纪录片《美丽中国》
通过三个探究线索,学生可以清晰地掌握写景作文的三方面:
1. 清晰的行文结构;
2. 写景作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3. 我笔写我心的写作态度。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主要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比较、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方法。
例如,在第一条探究线索“清晰的作文结构可以帮助别人理解我们”的学习中,通过对比第19课《海滨小城》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发现,两篇课文都是“总分总”的结构,但一个是根据“地点的变化”来描写风景,一个是根据“四季的变化”来描写风景,从而总结出,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中,分写的部分需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要有清晰的联系。
Figure 1 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两篇课文的行文顺序是不一样的
在第二条探究线索“写景作文的常见手法可以帮助我们表情达意”的学习中,首先通过精讲课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紧接着,在第6课《秋天的雨》的课文中,我们会通过工作纸,来讨论修辞手法的作用。
Figure 2 通过画画我们发现,修辞手法能更加生动地呈现风景和表达感受。
而在第三条探究线索“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来写作文”的学习中,我们引入了古诗和现代诗歌(第4课《古诗三首》,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景作文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够摆脱僵硬的死记硬背,通过理解、感受来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古诗词的学习目标。最后,我们再以工作纸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后续的写作积累素材。
Figure 3 通过“五感”来描绘我们感受到的风景
通过对三年级上册课文的重新整合,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课文中找到范文进行模仿和再创造。
·
学生作品示例:
在进行第二稿和第三稿的修改写作中,我们采用了小伙伴互评和自评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通过孩子们的评论笔记我们发现,他们已经能够把习得的写作方法熟练运用。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儿啦,此文更多聚焦在如何设计探究主题及探究线索,下一篇我会重点阐述具体到某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到底应如何设计探究式的课堂活动,仍然会紧扣课堂案例来讲,期待能和更多老师们交流!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IB PYP框架下的部编版教材,如何探究式教学?】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IB PYP框架下的部编版教材,如何探究式教学?〗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0274.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