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的第一课——当知识之光照进爱好
当知识之光照进爱好
在选择课程时,我浏览了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乃至哲学系开设的上百门课,一心渴望在数理化领域有更深的探究,甚至打算上需要先修高等数学的理科课。后来由于对高考状元们的恐惧,又萌生了选“马哲”的想法。
最终,我决定选一门很独特的课程,这源于老师们的话:
“在北大上课是一次独有的经历,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一些特殊且有趣的课程”。
我的课程介绍
大家好,我是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的W同学。我在北大选修了一门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开设,却由来自艺术学院的学长学姐们组成助教团的“艺术课程”——《音乐与数学 Music and Mathematics》。
选择这门课是基于我从幼儿园数学兴趣班至今对数学的好奇,以及学习了10年中提琴、2年钢琴、吉他的经历。
《音乐与数学》不仅是这门课程的名字,同时也是这门课的教材。该教材是由授课的教授自己编著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课程与教材大致分成三部分:
1. 从音乐的基本知识开始,通过弦的振动方程介绍泛音列、乐律及音乐体系的生成。
2.讲述重要音乐概念。
3.教授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理解音乐的三大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非确定性在音乐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
教学大纲
我的上课经历
2月22日下午17:40,匆忙下了学校第六节课吃完晚饭的我赶到北大东南门,在离上课20分钟时悲惨想起,我完全不知道在哪上课。所幸黑暗中的路标离我不远,当穿过自行车海抵达理教108教室时,我发现课程非常受欢迎,此处比邻沙发群、面朝物理教学基地、教室里有专业的音响设备、一个大屏幕及三个悬挂电视,学生们携Python、微积分作业、化学实验教材等汇聚于此,而身穿写有“北大附中”粉色女足队服的我则显得格格不入。
白天时发现理教又叫“黄廷方楼”
第一节课在教授的交响乐团与冬奥赛场混剪视频中开启,教授讲述了音乐的时间形成与节奏及好节奏的特征,课件中出现了古今中外数十位音乐家的大头贴及他们创造的旋律。教授一边夸赞着音响设备,一边带我们建立几何模型评判节奏。本来严肃的课堂直到教授点开了某中二日语歌曲,北大的学长学姐们开始大笑而变得不对劲——虽然课程知识灌输紧凑,但看似传统古板的教授实则十分诙谐幽默,紧跟潮流。最后,我们回到了在16个拍子中有5个起拍的古巴颂乐节奏型上。大家原以为“随手一弹”创造出的乐曲,实际上是在极大均衡(maximal evenness)、节奏奇性(rhythmic oddity)、与自己的影子节奏(shadow)轮廓同构(contour isomorphic)的特征筛选下,从4368个节奏中唯一脱颖而出的。
笔记之杀出重围的古巴颂乐
课程的最后教授给出了10道与高中数学和音乐基础有关的“自测题”来判断大家是否能够紧跟课程。
于我而言,学习此门课收获颇丰。当音乐旋律有了数理解释时,我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开始与我的课余爱好联动。而这门被广大北大、道院群众戏称为“水”的课程也用丰富的知识、作业、论文、期末考试证明他与外表不符合的极高复杂度。
我最大的收获大概是在课程介绍振动方程后,联系学校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建模课程,并在了解泛音列后,编写 c++ 程序预测弦乐的泛音位置,解答了学习中提琴时一直好奇的泛音技巧的原理,这也最终成为了我数学建模个人项目的主题,促进了我独立研究的深入。
- 上一篇:毕业生80%进入全美前35名牌大学!这么厉害的学校原来就在你身边!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我在北大的第一课——当知识之光照进爱好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我在北大的第一课——当知识之光照进爱好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9987.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