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整改/停办/倒闭?国际教育越整顿越规矩!
2015年5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版《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接连发布,2021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大批国际化学校开始更名。国际学校整改/停办/倒闭?一时间,国际化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聚焦,而随着地方配套政策的不断落地,国际教育行业走上风口浪尖。
先来看看2021年一年,国家都发布了哪些政策法规。
2021年随着政策密集出台,一年间,更名的民办学校超百所,而其中,国际化特色学校已累计达到64所(其中7所上海地区外籍人员学校于2017年更名),同时,国际化特色学校暂停或终止办学的消息也不断见诸各大媒体。
同时,各个国际学校去掉“双语”、“国际”这些“国际范”十足的学校招牌,抛开“名校附中”的强大光环,很多人开始担心国际化学校是否不再“国际”?对民办学校意味着什么?暂停办学、终止办学等事件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政策指引下,更名多是行业规范之举。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可继续开办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独立法人、校园校舍、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可以继续举办民办,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退出。
需整改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对于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视情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或转为公办学校,或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园所管理。
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关工作的意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权的实施部门由教育部调整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而在此之前,教育部就曾规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全球”等字样,名称前应加上所在省份或城市的名称,同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必须作为学校名称后缀使用。
一时间,“公参民”学校陷入空前窘境,而众多“国际学校”也开启一轮摘牌改名之旅。
但从长远来看,改名更多的还是规范行业发展之举,是国家基于基础教育全局而给出的国际教育行业的政策指向。
与改名换牌相比,摘牌停办离场的学校更令人唏嘘。过去的一年间,关于学校停办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除了下述几校官宣停办外,德阳国王伍德学校也传出将终止办学。和停办同行的还有一再延期,如深圳莱爵、东莞曼彻斯通松山湖学校等。
据报道,江苏宿迁洋河中加学校停止办学后,原265名学生将被分流到其他学校;海口哈罗礼德由于无法取得培训资质,将申请普通高中资质,学生通过中考入学……
海外名校、巨资投入,各种光环加持,但筹设过程却几经坎坷,一再延期,最终无奈停办。
这背后,除了政策收紧,也和全球疫情不无关联。以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为例,该校在公开信函中提及“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近期中国教育政策变化,以及香港合作方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不仅致使成都威敏停办,威斯敏斯特公学也将退出中国市场”。
国际学校改名,有何影响?
肯定很多人会疑惑,停办的学校影响就是直接开不了,但是发生改名的学校后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大致分为四类:
没有任何影响类
公参民学校更名后来自家长们最大的疑问是,学校摘下名校头衔后,是否代表着学校失去了名校加持的教育资源?
类似于苏州的北大新世纪、北外苏州湾、华二昆山,学校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管理体系、师资选拔、学生培育等方面,与原有的情况没有变化,也就是说,除了名字变化,一切基本照常。
再比如,广州市海珠区华海双语学校(原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珠双语学校)明确表示学校更名后体制不会变。学校定位仍然是一所国际化的中国未来学校,未来也不会转公。虽然校名中不再带“华附”字样,但是学校仍将原汁原味地传承华附特色,开设带有华附特色的课程。
在其他各区教育局发布的民校更名批复中,我们不难发现,变更名办学名称学校的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依然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对于大部分公参民学校而言,摘到了名校头衔,并不影响学校继续正常办学。
培养“子弟兵”
对于重新建制的学校而言,原来的民办学校更名后,预示着与公校脱钩。没有了公办名校的加持,再加上“摇号招生”,基本掐断了掐尖的路。为了保障生源,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培养“子弟兵”成为了关键。
2021年9月,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启用,意味着已经更名为云雅实验学校的原白云广雅实验学校成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而对于九年一贯制的民校,广州市有相关的直升政策。从小学开始培养的学生,一直到初中,应该可以留住相当多好的生源。
番禺执信中学也在2022年招生答疑透露了一则重要信息: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小学部)直升中学,要求学生近三学年(即4-6年级)连续在小学就读(以学籍信息为准)。这也意味着,学校注重培养“子弟兵”。
虽然政府为了规范民校的招生行为做出了限制民办学校直升条件,但是有业界人士表示这一规定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校用心培育自己的生源。无可否认,相对整齐的生源质量是民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直接民转公
去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哪些学校会“民转公”?
《通知》的适用对象包括三类:
第一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第二类,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第三类,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学校要求
“公参民”学校具有以下四种情形的,转为公办学校:
一是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者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应转为公办学校。
二是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可以转为公办学校。
三是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四是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学校地址没变、教室没变、硬件没变、管理没变、师资继续有保障,同时,新入学的将享受公办待遇,不交学费了,这对于对口地段的家长而言是天降的大好消息。
由于国际化学校小学阶段比重由2015年的5.89%上升到了2020年的8.64%,初中阶段比重由2015年的7.98%上升到了2020年的10.31%,总体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中并不是很高,在全部学校中比例更低,因此民转公对于现存国际化学校受到影响较小。
发展重心转移
此类学校比较特殊,并没有直接受到更名影响,而多是因为办学资质申请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未取得资质的情况下会停止办学,日后会着重发展旗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例如去年年底在国际学校家长圈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哈罗学校。
12月7日,哈罗国际学校官方通知家长,哈罗礼德双语学校将停止1至9年级阶段的招生,表示哈罗礼德深圳校区暂停民办许可证的申请工作。
该调整将不会影响深圳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及其家庭。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将继续为学生们提供高水平的国际教育。
目前中国的哈罗公学分属三类学校,即哈罗国际学校、哈罗礼德学校、哈罗小狮幼儿发展中心,这三类学校都是由哈罗在中国授权建校。
哈罗小狮幼儿教育是针对学前教育阶段,主要针对2-6岁儿童。哈罗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或港澳台学生,而哈罗礼德则不限国籍。
哈罗国际和哈罗礼德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籍和课程上,哈罗礼德属于双语学校,学生有中国学籍,需要接受9年义务教育;哈罗国际没有学籍,课程上则更贴近正统的英式教育。
如最后转成了纯外籍国际学校资质,那么或许学校名称也将受到政策影响,加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字样。
2021年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都对日后不同类型学校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将会走向规范化。
对于国际化学校而言,更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上海头部国际化学校WLSA上海学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初创时期名字为“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当时在沪上国际教育家长圈中并不知名,只能借助于复旦大学与WLSA名中学联盟的资源与光环,打出一点知名度。
脱离复旦大学后,改名换姓的WLSA上海学校在2021年早申阶段一举获得上海地区唯一的哈佛大学offer,后又成为全国率先集齐“哈耶普斯麻”的国际化学校,自此在上海乃至全国国际教育圈站稳了脚跟。
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真正用心做教育的学校不论改成什么名字,依然会是业界和家长口口相传的好学校。
变革大潮来势汹涌,对于很多停办的学校而言,遗憾离场令人惋惜,而集中更名也让很多国际教育行业从业者应接不暇。但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改革的阵痛所带来的也更可能是萧杀寒冬后的春暖花开。
“繁荣但无序”成了监管隐忧,新政出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其实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在博弈均衡,优化存量就是要形成倒逼机制,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更名的学校,除了名称变动,对于办学主体、办学结构、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招生等方面的影响尚未显现。
但对于“公参民”学校而言,摘掉“名校”光环,对于民校还是提出了新的难题,未来会否对教学和运营产生影响尚不得知。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剥离还是对教育公平有积极作用,也促进民校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行业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背景发生深刻变化。正是这样的历史节点,新政密集出台,凸显教育行业的格局正在向着更加公平和有序的方向变化。这些政策为民办教育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指导和依据。
从行业发展来看,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的国际化特色学校已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各类型国际化特色学校的发展为满足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的就读需求,服务城市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以及国际交往功能发挥了重大贡献。
自2021年5月以来教育政策收紧,对民办学校的审批、招生、教材等方面的监管都在加强,学校更需要紧跟政策、合规办学,提供优质、特色服务,办令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
能预见的是,未来的国际教育只会更好!
最后来看看苏州更名民办学校统计,大家也不要过于惊慌,这些学校也都只是日常更名,并不是学校属性的改变,比如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只是日常公众号名称的变更。
姑苏区
原名:苏州市姑苏区德佩斯文化培训学校
更名后:苏州市姑苏区德佩斯文化培训中心
学段:高中
工业园区
原名:苏州德威国际高中
更名后:苏州工业园区徳威联合书院
学段:高中
原名: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更名后:苏州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学段:幼、小、初、高
吴中区
原名:苏州市吴中区亚瑟外国语学校
更名后:苏州市吴中区希文外国语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
原名:苏州市吴中区北美外国语学校
更名后:苏州市吴中区百美外国语学校
学段:小学、初中
原名: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
更名后:苏州市吴中区西浦附属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相城区
原名: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更名后:苏州国裕外语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苏州市相城区诺德安达学校
更名后:苏州相城区诺徳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吴江区
原名:苏州市吴江区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
更名后:苏州市吴江区世恒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更名后: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吴江明珠学校
更名后:苏州明珠学校
学段:小学
张家港市
张家港一所民办学校(红蕾学校)停止办学
常熟市
原名:常熟国际学校
更名后: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常熟市安琪学校
更名后:常熟市言文小学
学段:小学
太仓市
原名: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太仓实验学校
更名后:太仓市西浦附属实验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昆山市
原名:昆山国际学校
更名后: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
学段: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
更名后:昆山礼仁外国语学校
学段: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昆山市上海华二学校
更名后:昆山狄邦华曜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昆山爱丹特外国语学校
更名后:昆山澄峰外国语学校
学段:小学、初中
原名:上海交大南洋附属昆山学校
更名后:昆山新昆洋学校
学段:初中、高中
原名: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更名后:康桥学校昆山校区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名:昆山加拿大国际学校
更名后:昆山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国际学校整改/停办/倒闭?国际教育越整顿越规矩!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国际学校整改/停办/倒闭?国际教育越整顿越规矩!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9916.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