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组开展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那么,想象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展开神奇瑰丽的想象?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内容?4月8日下午,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周文胜校助为三年级的学生及语文学科组全体教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以“奇妙的想象”为主题的习作指导课。
一个温暖的约定
这节习作指导课源自一个温暖的约定。不久前,三年级4班多名同学慕名相邀周文胜校助亲自为他们上一节语文课。原本是不经意间的一个邀请,却成为师生都记挂在心间的一个约定。不久后,当学生收到周校助应邀的消息后,欣喜之余又提出了希望周校助能上一节作文课。因为三年级的他们喜欢写作文,但又不太会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周文胜校助深知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难度,想象文的习作指导更是难中之难,但面对孩子们渴望的求知和好学的热情,周校助无法拒绝。于是,师生携手,呈现了一堂走心的习作指导交流课。
一堂精彩的好课
1
一朵花的“畅想”
想象虽不拘一格,但大多是美的呈现。开课之初,周校助以一朵花的“畅想”叩开了想象的大门,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草地上的一枝盛开的金色喇叭状的花,在学生的想象世界中——“她是小草王国里的王后”“是飞上天空的小精灵”“是放声歌唱的花仙子”,这样的妙语由学生的心底生发,大胆、有趣、奇妙、瑰丽的想象上课伊始便这样滋生出来。
2
九宫格的“构想”
儿童习作的启蒙特性决定了习作教学应该是学生的习作认知、思维和审美被不断打开和擦亮的建构过程。思维在这节课插上了翅膀,九宫格以它独特的姿态,引领学生解读不同篇章的想象特点,每一个格子都有不同的秘密,教师在巧妙引导学生发现和呈现充满亮点的写作密码——用并列方式和问题串联法展开想象,点亮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了神奇的想象能力。
3
“三部曲”的妙想
站在课程的高度,这节课准确把握了本单元习作的起点和着力点。勾连以单元习作为中心,基于语文要素、课文范例、习作例文,建构立体的坐标,找准定位。以“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为教学目标,通过回顾《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两篇课文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例文的秘密,结合交流平台中学生的练笔,以六篇文章,两种方法,三个步骤,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将想象的方法与标准在学习中依据学生的发言逐步呈现出来,给学生搭建了想象的阶梯。
4
有迹可循的思想
课文中哪些语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铅笔都变成了什么?为什么铅笔会想象成这些事物?”“这篇小练笔中还藏着一个秘密,你能发现吗?”一个又一个富有深度的问题抛出,给学生们带来深入的思考。课堂节奏不紧不慢,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上得过瘾。语言的建构,思维层层递进的深入,随着课堂环节的推进而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次深度的讲评
习作课过后,周文胜校助一直关注着学生的习作情况。在阅读学生的习作后,他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4月14日下午,周校助又及时为学生呈现了一节习作点评课。课上,以学生习作为抓手,明确了一篇作文的评价标准,并与学生合作修改作文。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改作文应关注字、词的准确,语句的通顺。这节课不仅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作文打下了基础,也为语文老师规范了习作点评课的教学方式。充分读、大胆改,才能改出好的作文。
一段深刻的感受
这节习作指导课仿佛清晨洪钟,其声音不仅响彻于学生的耳畔,其余响也在听课教师的心田久久回荡。“影响”是教育的一大功能,这堂课充分体现出这样的“影响”。课后,语文学科组在学科主任周尔娟老师的主持下就本节课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教学处张锦玉副主任也参加了研讨交流。
首先,周校助热爱上课,我坐在校助边上,见证了校助认真准备这节课的过程,这节课从开始准备到今天,我感觉校助每天都在琢磨,而且劲头十足!校助的这种热爱上课的精神很让我感动!也让我对这节课很期待!
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很丰富、量很大,能同时分析两篇课文、两篇范文、两篇学生的习作、还有一首小诗;一节课显性的内容就已经这么多,但我感受到的节奏却是慢条斯理的娓娓道来,这是一种气质、课堂大家的气质!我想这体现的是一个有经验、有思想、有情怀、有准备的老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和敬畏。
这节课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作文指导”,从主题看这节课有两个很明显的目标:学生要“会想象”,学生要“会写作文”,这节课提供的所有学习资源都是精心设计的指向核心目标的;我们再看看完整的板书和最后这张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PPT上的内容,都在清晰的呈现着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表现也能强烈的感受到目标已很好的达成。
这节课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好好琢磨;我觉得有很多可复制的东西,但又有很多东西很难复制!
常琛老师:
周校助执教的三年级习作课《奇妙的想象》,目标明确,策略巧妙,节奏不慢不紧,稳妥悠扬,颇有孔夫子登临杏坛“循循然善诱人”的画面,博学生以“文”,约学生以“法”,教学生欲罢不能。
想象作文的指导容易陷入“两难”之境:指导时若囿于想象的“合理”,难免束缚学生于想象的藩篱,这无异于忽视三年级学生“好想象”、“善想象”的学情;但若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任由想象的发展,恐怕会让学生陷入“胡思乱想”、“东拼西凑”,沦为教学上的方法虚无主义。而这堂课巧妙地避免了这两难:有章有法地写作,不碍乎瑰丽大胆的想象。
其次,这堂习作课突出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习作单元是一个整体,本课时回顾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奇妙的想象,并加以习作方法的暗示和指导。交流平台的使用也堪称精妙,对于了解学情、延伸方法都作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这堂课的语文要素是整体的:习作教学没有排斥朗读、阅读、口语表达,没有赤裸生硬的“耳提面命”,有的是“循循善诱”;不是“诲汝谆谆”,而是“寓法于文”。
展恩洁老师:
周校助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非常透彻,准确地找到了教学的起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和乐趣的同时大胆想象,探索想象的方法。
本堂课抓住了三年级学生写作的痛点,三年级学生想象容易过分天马行空,毫无篇章结构概念。周校助巧妙地借助九宫格为学生布局谋篇搭建支架,借助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两篇例文想象思路的不同,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抓手。
本堂课关注学生发展,周校助对教材的分析很有深度,在想象方法的探索与呈现上,帮助孩子们打开思路,除了例文的旁批提示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找到了更多贴合学生认知的、实用的想象方法。对精读课文的回顾,教师采用了开放式的分享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新奇和有趣。对于两篇例文,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一篇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想象和写作的方法,第二篇让学生提问,在提问中探索想象和写作的方法。在赏析学生前几课的习作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例文中的方法。课堂资源丰富有趣,教师选取的教学策略实用落地,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自主地探索想象和写作的方法,本堂课真正地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金永莉老师:
周校助爱学生、爱语文、爱教育,他是建华语文人的精神支柱和专业导师。他总能以领跑人的姿态,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语文组甚至是全校教师专业成长。这节课更加深了我对校助的敬佩。
关于这节课,首先,校助能精准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通过情景创设、习作例文的利用、小练笔的巧妙运用,带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在朗读、交流、发现、互评中感受想象的神奇。其次,周校助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和生长点。一开课就用一张图片打开孩子的想象的世界,在开放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的奇思妙想被开启,解决了学生习作课思路打不开的问题。最后,学习支架从学到用贯穿始终。“九宫格”的学习单清晰地引导学生怎样把想象写清楚。需探讨的话题:标准和方法的条条框框会不会限制孩子们大胆想象?
潘旭老师: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是潜移默化,是润物无声。在这节习作指导课上就有充分的体现,既有理性的思考部分,如:想象方法的提炼,段落表达的特点,也有感性的启发:挑战想象力,课文变换成小诗的朗诵欣赏……从学生角度,教材的角度出发,围绕自己设计的主线,层层揭示,掀开想象的面纱,看到想象的奇景。这些习作的方法由学生自主揭示,从课文,从例文,体会到表达的效果,最后水到渠成,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了可控,还可发展的支架。在收放自如中,紧密围绕自己的支架,各个巧妙的环节都是遵从这一主线,整堂课扎实,有趣,有效。
一份丰厚的成果
想象在课堂生根,在笔下生花。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品读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在他们的笔下流淌着想象的乐趣。这是教学目标的最好呈现,这是师生成就的最好成果。
一节指导,一节讲评,时光悄然而逝,学生沉浸在想象世界中,不觉时光流转。诚然,一堂好课要承载的标准很多。然而,一堂赋予约定的语文课,一堂充满乐趣的语文课,一堂极具智慧的语文课,我们当然要称之为好课。每一位语文老师终将带领学生走上“爱上想象”“爱上习作”“爱上探究”的道路,也必将在这条路上师生携手共话佳音。
研究继续......
- 上一篇:2022年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招生简章正式发布(含学前小初高) _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组开展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myzp@foxmail.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组开展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链接地址:https://guojixiao.com/z/18118.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